历史上刘宋开国功臣徐羡之最后善终了吗 (刘宋开国功臣有哪些)
徐羡之早年在桓楚就担任过桓脩的中兵曹参军,当时刘裕同为桓脩中兵参军,故此两人深深结交,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并攻下建康,即以徐羡之为镇军参军、尚书库部郎、领军司马,后调为大司马司马德文...
徐羡之早年在桓楚的时候,给桓脩当中兵曹参军。那时候刘裕也在这位置上,俩人就这么认识了,还处得特别好。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兵打桓玄,拿下建康之后,立马让徐羡之当镇军参军,后来又升了尚书库部郎、领军司马。再后来,他调去做大司马司马德文的参军,又当过司徒左西属、徐州别驾从事史、太尉咨议参军。
义熙十一年(415年),徐羡之外调当鹰扬将军、琅邪内史,后来又回去给司马德文当大司马从事中郎。第二年刘裕北伐后秦,徐羡之就转任太尉左司马,留在建康管后方,跟着总管内外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当副手。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穆之突然没了,朝廷本来想直接下诏让徐羡之接刘穆之的班,结果张邵说,得先问问在长安的刘裕。刘裕那时候想用王弘,但谢晦说:“休元这人太轻率,比不上羡之。”刘裕这才同意让徐羡之上。徐羡之于是被封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杨尹,总管建康这边的事,不过以前刘穆之能拍板的大事,现在都得请示刘裕了。后来他又升了尚书仆射。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篡位当皇帝,给徐羡之升了镇军将军,加了散骑常侍,还因为是开国元勋,封他为南昌县公,食邑两千户。第二年徐羡之又升了尚书令、扬州刺史,永初三年(422年)再升司空、录尚书事,还兼着扬州刺史。同年刘裕死了,遗诏让徐羡之和傅亮、谢晦、檀道济这几个当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刘义符,也就是宋少帝。
不过这刘义符当皇帝后,一点规矩没有,居丧的时候没礼数,还整天跟身边的人瞎玩,徐羡之就联合傅亮、谢晦商量着要废了他。可要是废了刘义符,按顺序该上刘裕二儿子刘义真,但徐羡之一直讨厌刘义真和谢灵运他们走得近,而且老是不准刘义真提的要求,搞得刘义真对他挺不满。
徐羡之于是先在景平二年(424年)说刘义真和刘义符不对付,列了刘义真的罪,把他废成老百姓,发配到新安郡。有个叫张约之的上书反对,结果被徐羡之外调成梁州府参军,没多久就被他杀了;刘义真也在新安被徐羡之派去的人给害了。
同年,徐羡之把江州刺史王弘和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叫到京城,跟他们说废皇帝的事,然后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把刘义符废成营阳王,又让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在宫里当内应,调走宫里守卫的兵,自己带着兵跟着檀道济、谢晦的军队进宫,让刘义符退位,收了皇帝的玉玺,还把他送到吴郡。没多久徐羡之又派邢安泰把刘义符给杀了。
那时候侍中程道惠建议立刘裕五儿子刘义恭当皇帝,但徐羡之觉得刘裕三儿子刘义隆一直有名望,就决定让他上。刘义隆当时是荆州刺史,徐羡之怕荆州这地方给外人,就让谢晦去当荆州刺史,想让他当外援。刘义隆即位后,给徐羡之升了司徒,改封南平郡公,食邑四千户,但徐羡之死活不封爵。
元嘉二年(425年),徐羡之和傅亮三次上书说要还政给皇帝,最后批准了,他俩就回家待着了。可徐羡之的侄儿徐佩之、程道养、王韶之都觉得不合适,劝了好久,徐羡之这才又回来管朝事。
当时步兵校尉孔甯子讨厌徐羡之和傅亮专权,老跟刘义隆说他们坏话,刘义隆就在元嘉三年(426年)以废杀宋少帝和刘义真的罪名,下诏要办徐羡之、傅亮、谢晦他们,还召徐羡之和傅亮进宫。徐羡之走到西明门外的时候,谢晦的弟弟谢把刘义隆要降罪他们的消息告诉了傅亮,傅亮赶紧去告诉徐羡之。
徐羡之后来回到台城西边的扬州治所,接着坐车出城,走到建康二十里外的新林浦,在一个烧陶的土窑里自杀了,那年他六十三岁。那时候刘义隆听说徐羡之没进宫,就派中领军到彦之、右卫将军王华去追他,直到发现徐羡之的尸体,才送到廷尉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