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他们都喜欢旅行吗-为什么宋朝的文人总是在旅途中 (他们都喜欢旅游用英语怎么说)

宋代有许多旅行诗,宋朝文人多在旅途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多么清雅的审美空间,京口瓜洲,一水之间,王安石孤舟独渡,得到的是江南岸边好大的一片春色,那一个生机盎然的,绿,字,染透了...

admin

宋代那会儿,文人出门爱写诗,旅途中随手拈来几句,都是清雅的味儿。“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这画面感,脑子里一过就静下来了。京口瓜洲就隔着一条水,王安石坐着孤船过去,江南岸边的春色一下子撞进眼里,那个“绿”字用得绝,整个宋诗的卷子都染透了。

人在路上,天不亮就得起晁冲之有首《夜行》我挺喜欢:“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老了功名心淡了,独自骑着瘦马赶路,天蒙蒙亮到个孤零零的村子,看见一户人家窗户还亮着灯,心里一热:谁家读书人这么拼!想想自己也曾是读书人,考场混过,功名也捞过,结果朝廷里党争太狠,兄弟几个都栽了,现在只想躲山里,唉,这长途走的人疲马瘦,风凉话听了不少,世态也看透了,偏偏就记着那户夜读的人家,心里头又羡慕又叹气,景和情揉一块,真挺戳人。

陆游境遇比晁冲之好点,但心里也憋屈,去临安上任路上牢骚不少。不过要不是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谁还记得这首诗?诗里说:“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你看,住店里雨下了一夜,滴滴答答打在瓦上、树上,第二天一早,江南古镇的深巷里就有人卖杏花了,提着篮子走,杏花刚开,多美。可一想大宋那会儿内忧外患,陆游心里也堵得慌。“一夜雨”“明朝卖”,这雨是因,卖花是果,结果是虚的,但虚得灵。其实他心里盼着朝廷来场“一夜雨”,可这雨到底是啥,他没明说,反正这两句不只是写景,藏着他的“政治病”。你看他在店里没事干,废纸上瞎画画,一遍遍沏茶看茶沫子,看着惬意,其实闷得慌,忧患哪甩得掉?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就这么着,他老在废纸上涂涂画画,沏茶看那细白的茶沫子,像乳雾似的,看着舒服,可单调得很,温馨又呆板,忧患像影子似的跟着。诗人的沉稳、忧郁,还有那点对前途的懵懂憧憬,全写在这闲散里了。

还是说旅行,梅尧臣回老家宣城东溪,写了首《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野鸭子(就是野鸭)在岸边打盹,似睡非睡,闲适得不行;一簇簇老树临着水,开花开得精神,一点不显老。这跟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一拼,老东西里头藏着股劲儿,绝了。

这首诗得从审美上说。一般人觉得梅得弯弯曲曲才美,盆景得病怏怏的才好。可梅尧臣偏看上老树开花,这花比新枝还带劲;野鸭子要是叽叽喳喳的,哪配得上溪水哗哗响?他挑这景,不单是眼毒,是他心里这么想——这人活得久,又爱老家田园,归隐的心越来越重,诗里就透着这股子审美。

他们都喜欢旅行吗-为什么宋朝的文人总是在旅途中 (他们都喜欢旅游用英语怎么说)(图1)

宋人把诗撒在旅途中,把忧思和山水揉一块。那今人就不爱旅游了?也不是!今人撒欢的本事,比宋人强多了,“到此一游”的诗,写起来比唐宋还多。可这些诗有几句能让人记住?怎么剪裁景物,审美发现在哪,思理又深在哪?少,少得可怜,千人一面,万口一词。捡别人牙慧,硬搬过来,看不懂还美其名曰“朦胧”,搞笑。

为啥这样?有两点肯定的:江山不是宋时的江山了,心也没那么静了。你能看到着花的老树?乡下老树不锯死也挪走了,侥幸活着的,绑着绳子挪城里某个公园去了。绿油油的纯天然草芽?有也少,上面说不定刻着“爱”字或者“ABC”。山顶的云堆得像雪球,陌上的树站得像人,这种意境,现在哪找去?“万壑有声含晚籁”“满城风雨近重阳”,这种体验,更是奢侈。

他们都喜欢旅行吗-为什么宋朝的文人总是在旅途中 (他们都喜欢旅游用英语怎么说)(图1)

更要紧的是,心浮气躁,环境糟,“灵”就麻木了。看不着读书人的灯火,野凫打盹,江南新绿,也就算了。可那份宁静,那份坚守,甚至该为家国众生留的忧患心,早丢在宋朝的河边、杏花巷、芦花荡里了。唉!


上一篇: 四大疑点说明了一切-赵匡胤称帝是被部下逼迫的吗 (四大疑点说明什么问题) 下一篇:玛格丽特王后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盛大洗礼与细心的保姆-两岁时却遭逢战火 (玛格丽特皇后)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