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状元彭汝砺墓葬究竟在何处 (状元彭浚后人)
宋状元彭汝砺的墓葬地尚无统一说法,当今资料显示其有三个地方,一是位于今湖北阳新县,二是位于今江西浮梁县,三是位于今江西鄱阳县,一、湖北阳新说,从世传到乱真的错误观点葬于湖北阳新的说法流传于鄂东南,墓地...
宋状元彭汝砺的墓葬地,现在说法挺乱的,有三个地方:湖北阳新、江西浮梁、江西鄱阳,每个地方都有人信,各有各的道理。
一、湖北阳新说,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真的?
说葬湖北阳新的,主要流传在鄂东南,具体位置在阳新县木港镇下彭源,现在叫狮子口山。
依据是《明一统志》里写:“彭汝砺墓,在兴国州南三十五里,汝砺官至尚书,俗呼彭尚书墓,墓侧有祠。”不过这《明一统志》吧,后来好多人都说它错漏不少,清初顾炎武就吐槽过里头古代的事经常出错,四库馆臣也批评它编得粗疏,不是一个人写的,所以矛盾特多。
《明一统志》是明天顺五年修的,当时派人全国各地采录资料,又让各地送志书,最后拼凑起来的。湖广通志又抄了兴国州志(阳新以前叫兴国州),兴国州志里写“兴国州南三十里许,地曰下彭源,有宋尚书彭汝砺墓”,但也说了“未知孰是”,就是自己也拿不准。
再看当地彭氏宗谱,2009年版的《彭氏宗谱·十策堂》里,只写了彭汝砺的侧室刘氏葬在狮子口,说“世传公亦迁斯”,就是“听说他也葬在这儿”,可没写具体葬哪儿。从宗谱的“世传”,到州志的“相传”,再到通志、一统志的“有墓”,这中间像是有意无意把“听说”变成了“事实”,结果反过来又成了地方志的依据,这谁说得准啊?
而且啊,狮子口山上现在就一块后来立的墓碑,啥旧墓碑、器物都找不到。彭汝砺是大宋状元,官至吏部尚书,按当时习俗,该和原配宁氏合葬,怎么会和侧室刘氏葬一块儿?这不奇怪吗?说不定是后人为了方便祭拜刘氏,特意弄了个空穴,当成了彭汝砺的墓,一代代传下来,以假成真了。
那为啥会有阳新说呢?有人说彭汝砺爱楚地,写过几首诗夸荆楚风光,但这能证明他葬湖北?还有人说是他儿子彭尧辅当官在兴国路,把父亲迁葬过去的。可彭汝砺不止一个儿子啊,另外三个儿子后代都在江西,彭尧辅还是偏房生的,没回老家上谱,其他兄长能同意他把父亲葬那么远?估计是彭尧辅自己葬母亲刘氏在这儿,顺便弄了个“父母合葬墓”,结果传着传着,就成了彭汝砺的真墓。
这个说法虽然不对,但影响挺大,好多书都抄了,比如《江西省彭氏源流联谱》《状元彭汝砺文献集》,都写他“奉勅葬湖北兴国州”,还说他去世九年后才迁葬过去——可史书明明说他是1094年去世的,1102年都过去八年了,这时间都对不上。
二、江西浮梁说,因为交好浮梁人,所以葬那儿?
浮梁的说法流传在景德镇,具体位置在屏山或者江村,两地方不远。
p> 浮梁县志里写,彭汝砺祖墓在伴龙山,他本人葬在屏山,还引用了《江西通志》的话,说“未知孰是”。持这个观点的人说,彭汝砺喜欢浮梁山水,诗里写了不少昌江风物,和浮梁的佛印、好多县令都交好,他老婆还是浮梁屏山人,说不定是妻家安排的丧事,葬在了浮梁。可我觉得这说法也有问题:他再喜欢浮梁,也不至于不跟父母妻子葬一起吧?他父母和老婆都葬在鄱阳牛首山,他咋不跟家人作伴?而且他去世时,是皇帝让弟弟彭汝霖、彭汝方办丧事,这俩兄弟能同意把他葬到浮梁?当时浮梁又没状元后人,祭拜多麻烦啊。
更离谱的是,浮梁那边宗谱和墓志里写的他去世时间、地点全对不上——史书说他是1094年在江州任上去世的,享年54岁,他们那儿却写成1129年死在浮梁宁氏家,还说是妻侄办的丧事,这不瞎扯吗?所以浮梁说,八成是错的,但影响也不小,连鄱阳滨田那边都有人信。
三、江西鄱阳说,这才是最初的地方吧?
鄱阳的说法流传在赣东北,具体位置在鄱阳镇东江村的大滨田山,也就是药炉山。
省志、府志、县志里,好多都写“彭状元汝砺墓在仙坛药炉山”,虽然也提了浮梁说,但“未知孰是”。药炉山就是仙坛观所在的地方,这地方可不一般,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东汉就有仙人炼丹,唐宋时香火特旺,范仲淹都写过诗夸它。你说这么个风水宝地,葬个才华横溢、气节高尚的状元,不是挺合适吗?
p> 有人说彭汝砺是先葬浮梁,后来儿子彭修迁回鄱阳。不过我觉得不太可能——他去世时朝廷正要提拔他,还给了“加等赙恤”,弟弟和儿子们肯定选个好地方安葬。药炉山这么有名,又是福地,直接葬这儿不比迁来迁去强?明天顺八年(1464年)鄱阳滨田彭氏重修过他墓,当时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牵头,说“不重立碑,恐终坠厥绪”,还捐了钱置了百亩祭田,给后人祭拜时用。现在仙坛山脚下还有村民说祖上是守墓的,墓碑、神龟(驮碑的)都还在,虽然原墓被盗过,但墓址是代代传下来的,错不了。
现在墓是1993年修的,坐北朝南,碑上刻“宋状元及第彭公汝砺、德安君宁氏合墓”,就在仙坛山上。青山依旧,气节永存吧。
反正不管哪儿,阳新、浮梁、鄱阳,各地后裔都把那儿当祖地祭拜,真真假假的,背后都是对先人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