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酿成了惨祸-想让宋徽宗多子多孙-1个道人献上一计 (最终酿成了惨状的句子)
宋朝皇帝历来崇尚道家,到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位时,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阶段,宋徽宗身为皇帝,为了表示对道家的尊崇之意,居然给自己上了个,道君皇帝,的称号,他还在各地和汴梁城中,大肆兴建道观,并下诏搜访道家书...
宋朝皇帝们大多挺信奉道家的,尤其是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简直把这份信奉玩到了极致。他居然给自己起了个“道君皇帝”的称号,听着就挺玄乎的。还在全国各地和汴梁城里大修道观,下诏找道家经典,自己还写了本《御注道德经》,忙得不亦乐乎。
北宋有位叫刘混康的道士,道号“华阳先生”,在神宗、哲宗、徽宗三朝都挺有名,道行深,大家都觉得他是得道高人。徽宗刚继位那会儿,后宫一直没生皇子,急得他火烧眉毛,就跑去请教刘混康。刘混康得了皇帝这么看重,自然得尽心尽力,帮徽宗解决这个烦心事。
有本书叫《艮岳记》,说刘混康给徽宗出了个主意:“京城东北角那块地,按风水说挺好的,就是地势有点低,要是能垫高些,皇嗣肯定会越来越多。”现在听着这说法挺扯的,但徽宗深信不疑。
徽宗一听信了,立马召集人手,“培其冈阜”(就是垫高土堆的意思),运土石,在东北角大搞建设。这家伙还是个艺术家皇帝,啥都要美,于是建了好几座大假山,又修了楼台园林,这就是后来的“艮岳”皇家园林。
皇帝修个园林吧,本来没啥稀奇,历代都有。但宋徽宗是艺术家,审美那叫一个高,普通石头花草他根本看不上。于是下诏让各地搜罗奇石珍花,为了自己玩得开心,完全不管不顾,劳民伤财,最后搞出了个臭名昭著的“花石纲”。
苏杭那边奇石花草多,徽宗就在那儿设了“造作局”“应奉局”,专门找这些东西。成批的花石装船往汴梁运,这就是花石纲。为了抢花石,那些当官的啥都干得出,为了搬一棵老树拆房子,为了运船拆桥,这种事都见怪不怪了。老百姓还得交重税、服劳役,供应这些船队。
花石纲在东南一带搞得最凶,老百姓苦不堪言,怨气冲天。《宋史》里说这玩意儿“流毒州县二十年”。江南青溪受害最重,宣和二年,方腊带着受不了的百姓造反,队伍像野火一样烧起来,大半个东南都被他占了,还打下了杭州。徽宗一听这消息,吓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江浙可是宋朝的钱袋子,结果被方腊和官军来回折腾,好好的富庶之地变成了战场,北宋的根基都给动摇了。原来国富民强的北宋,从此一天不如一天,没过几年,就在靖康之变里亡了。后来有人说,宋徽宗建艮岳,就是毁掉北宋的大祸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