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刘裕的人生又是什么样的-刘裕作为刘宋开国皇帝 (刘裕的人生又称为什么)

对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到底有多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363年,东晋十六国时代中期,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一户非常贫寒的人家内,出生了一个小男孩,说起来,这...

admin
刘裕这人,到底有多牛? 公元363年,东晋那会儿,现在的江苏镇江丹徒区,一户穷得叮当响的人家,生了个小男孩。 这户人家祖上其实挺牛的,祖上叫刘交,是汉高祖刘邦亲弟弟。汉朝那会儿风光得很,可惜汉朝完了,接着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乱糟糟一通,这家人就彻底落魄了。 西晋一完,北边士族都往南跑,这家人也跟着逃。路上能带的东西有限,到了南方,直接穷得揭不开锅。 小男孩出生那天,他娘因为家里太穷,生孩子环境太差,没过多久就没了。他爹请不起奶娘,差点就把这孩子扔了,幸亏隔壁有个哺乳期的大婶,顺手拉扯了一把,这孩子才活下来。 家里太穷,按当时习惯,爹给起了个小名,叫“寄奴”。后世熟知的,当然是另一个名字——刘裕。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出生的这天,竟然是一个朝代的开始。 这个朝代,就叫刘宋。 刘宋王朝的故事,就是从刘裕的出生开始的。 刘裕出生那会儿,东晋这边,世家大族一大堆,几个大家族把皇帝架空得厉害。名义上是司马家当皇帝,实际下面说了算。更巧的是,当时东晋朝廷被个大权臣桓温捏着,皇帝就是个摆设。北边呢,前秦、前燕、代、前凉各占山头,不过前秦传到苻坚手上,已经开始崛起了。 刘裕慢慢长大的时候,前秦越来越猛,最后统一了北方。他20岁那年,苻坚带着前秦大军南下,号称“投鞭断流”,想一举灭了东晋。结果呢?倾国南下的前秦,被东晋以少胜多,打得稀烂。 这就是有名的淝水之战。苻坚逃回北方,两年后被部下干掉,前秦也跟着散架,北方又乱了套。 东晋打赢淝水战后,司马家的皇帝难得硬气一回,司马曜攥了不少实权,成了东晋史上最有权的皇帝。可刚想收权,这哥们儿喝多了说错话,被个宠妃用被子捂死了,死得窝囊透了。 司马曜一死,东晋皇帝又成了摆设,世家大族又开始各自为政。以上这些,就是刘裕少年青年时经历的大事。可惜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里,刘裕连个配角都算不上,纯纯背景板。后来有史学家琢磨,苻坚打淝水战那会儿,刘裕可能正在家乡牌桌上搓麻将呢。 出身底层的刘裕,早年哪有什么励志故事?家里穷,书没读多少,大点就靠编草鞋糊口。这经历跟三国那位刘皇叔刘备挺像,都是穷苦出身,都编草鞋。但刘裕多了一样爱好——赌。据说他年轻时特爱赌一种棋,跟现在的飞行棋有点像,赌起来没底,经常输得精光。而且他武力值不低,年轻那会儿,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成了家乡一霸。 不过,刘裕早年虽然不务正业,到底还是娶了媳妇。主要得谢他爹,后来他爹混出息了,当上了东晋的郡功曹。就因为这,刘裕虽然还是老样子,却娶了他爹同事的女儿臧爱亲,还生了个闺女叫刘兴弟。对刘裕来说,结婚生闺女当然是喜事,但谁也没想到,他当时生的是闺女还是儿子,后来居然直接改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后世不少史学家开玩笑说,要是刘裕当时生的是儿子,没准儿后来就没南北朝了,刘宋政权真能统一天下。 就这样,荒废了二十多年,刘裕成家生女后,好像突然开窍了,决定出去闯闯。后来直接投了军,成了北府军里一个将军手下的司马。刘宋政权的历史,其实就从刘裕参军这一刻开始了。 进了军队,刘裕像是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舞台。当时东晋快完了,世家大族兼并土地,农民起义闹得凶。接下来刘裕带着东晋军队镇压农民军,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杀得比谁都狠。短短三年,转战江南,把农民军打得没路可走,首领孙恩都被逼得跳海自尽了。 因为平定农民军的功劳,刘裕升得飞快,成了东晋里的实权派将领。正好这时,东晋中央镇压农民军损失惨重,地方世家大族瞅准机会,军阀桓玄带兵进京,控制了朝廷,后来逼着司马家让位,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桓玄之乱。 桓玄掌权后,刘裕看他势头大,暂时先服了。可东晋的农民起义还没平完,桓玄只能派刘裕再去镇压。镇压的时候,刘裕不断联系老战友,找机会起兵反桓玄。 公元404年2月,桓玄刚称帝两个多月,刘裕在京口起兵。没想到他一起兵,四方都响应。不光老战友们跟着起兵,很多世家大族也站了出来。为啥?对南方士族来说,他们更希望司马家在位,这样他们好分裂自治。桓玄当皇帝,对他们没好处,所以才帮刘裕。 总之,刘裕在大家帮助下,一路打回建康,灭了桓玄的势力,还把被桓玄废了的晋安帝迎了回来。这么一来,刘裕自然成了东晋最大的权臣。 刚掌权的刘裕,那会儿可能还想当个贤臣,辅佐东晋崛起。所以接下来,他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压制地方世家,清理桓玄余党。四年下来,东晋朝廷总算清静了,以往中央被架空、世家自治的局面,总算被压下去了。 之后刘裕开始北伐。东晋从开国到灭亡,北伐没少搞,祖逖、庾亮、桓温都试过,可都因为世家大族使绊子,最后全黄了。刘裕这次不一样,北伐前他已经把东晋世家压得够狠,而且他出身底层,没家族拖累,世家掣肘小多了。 这么一来,刘裕的北伐效果最好。八年里,他灭南燕,占了江淮;镇压农民军余部,拿下岭南;平了刘毅,控制了荆州;西征巴蜀,灭了谯蜀,把蜀地都收了。总之,八年过去,刘裕彻底统一了南方。整个东晋历史里,就快灭亡那会儿地盘最大,也挺讽刺的。 统一南方后,刘裕又带兵打关中,灭了后秦。公元417年,刘裕控制了关中大部分,占了潼关,还拿下潼关东边的洛阳。这时候东晋离统一中原很近了,只要拿下整个关中,在北方扎稳脚跟,再找北方割据政权内乱的机会,就能统一北方。当时北方不是一家,是好几个政权,再给刘裕几年时间,统一中原基本稳了。 可打仗的时候,刘裕发现,真正阻碍他的不是北方政权,是东晋世家大族。东晋从开始就是司马家和士族共治,对南方大族来说,刘裕北伐成功,他在东晋内部一家独大,损害他们利益。所以不管是祖逖、桓温还是刘裕北伐,世家都在背后使绊子。还有东晋的司马家皇族,也让刘裕心寒,腐败无能,控制不了局面。所有这些,慢慢改变了刘裕。如果说当初京口起兵,他还想当个纯臣,这时候他已经有了改朝换代的念头。他知道,只要东晋和世家还在,他就很难让国家强大,而且膨胀的权力也让他对皇位眼红。 原本刘裕想先北伐成功统一中原,再篡位。可刘穆之的死,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对刘裕来说,刘穆之是他的左膀右臂。每次北伐,都是刘穆之坐镇京城调度,盯着世家,防止他们背后使坏。可刘穆之一死,刘裕找不出第二个人能替代他盯着后方了。 有人可能会问:刘穆之不行,为啥不让儿子坐镇?刘裕完全可以让儿子守中枢,自己继续北伐。真实原因:他儿子当时太小了。 刘裕没发迹时,原配臧爱亲给他生了个闺女,没生儿子。那时候男女差别大,有了闺女后,刘裕就投身军伍,十多年忙斗争,没空回家生孩子。所以第一个儿子刘义符,是他攻取岭南时才生的。等刘穆之去世,最大的刘义符才13岁,根本坐不了镇后方。 于是刘裕被迫撤兵。关中还没平定,他留下二儿子刘义真守长安。可问题来了,刘义真才12岁,就算爹留了一堆猛将,他怎么可能守住整个长安?所以刘裕撤兵后不久,留守官员内讧,北边的赫连勃勃趁机南下,长安得而复失,关中脱离了刘裕的控制。这对刘裕北伐是毁灭性打击,后来的刘宋想再打关中,难了。 与此同时,回到南方的刘裕开始抓紧篡位。这时候他基本控制了东晋,世家大族也拦不住了。接下来公元418年,刘裕当相国,加九锡。又废了晋安帝,立他弟弟司马德文当皇帝,就是晋恭帝。 又过了一年,篡位流程走完,刘裕正式逼司马德文禅位,自己登基当了皇帝。南北朝的刘宋,就这么开国了。 说实话,刘裕建刘宋时,没想过开启南北朝,是真想统一中原。以当时的刘宋,确实也有能力统一天下。可谁想到,刘裕篡位后,两年多就去世了。这两年多里,他感觉身体越来越差,抓紧时间做了不少事。 首先,为防司马家被世家复国,刘裕下令在刘宋内部把司马家斩尽杀绝。这也不能怪他,当年桓玄篡位,他就用过这招干翻桓玄。其次,大幅限制世家大族权力,剥夺他们养私军的资格,军权收归中央。还裁撤荆州官员编制,强化中央集权。刘家出身底层,没家族支持,总算能控制局面,不会被世家架空了。 另外,刘裕还整顿户籍,严禁世家藏匿人口。这招从经济上打击世家,进一步限制了南方大族权力。还降低税赋,营造宽松经济环境,让刘宋迅速恢复国力。 做完这些,刘裕对南方的控制更稳,不用怕世家造反了。两年多后,公元422年,刘裕计划再次北伐,打打北方崛起的北魏。可惜还没出发,他就病重了。 接下来刘裕抓紧布置后事,让老大刘义符继位。但刘义符年纪小,没受过帝王培训,刘裕只能让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这四个人在他死后辅政。做完这些,公元422年五月,刘裕病逝,结束了一生。 这就是刘裕的故事。


上一篇: 刘裕称帝后-他是如何对待司马家族呢 (刘裕之后谁继位) 下一篇:刘裕是如何做到的-从穷苦贫民逆袭成开国皇帝 (刘裕是如何做官的)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