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能成为太后-北魏冯太后年幼时有怎样的经历 (她为何能成为英雄)
你知道北魏冯太后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有一部电视剧,锦绣未央,,讲述了一个亡国公主去到帝国报仇,手刃敌人的同时寻得爱情,最终守一方太平的故事,听上去,只有小说才会发生的情节,殊不...
你知道北魏冯太后不?最近看《锦绣未央》突然想起她,历史里可比电视剧还带劲。
说真的,《锦绣未央》那剧情,听着像小说吧?其实历史上真有这么个狠人,比电视剧还曲折——一个亡国公主,嫁到敌国,最后成了手握大权的女性统治者。她就是北魏的冯太后。
按理说,冯太后出身可不低,她爷爷是北燕皇帝冯弘,当年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但说实话,她压根没当过几天公主,出生时北燕都灭亡七八年了。估计童年就是听着老祖宗的故事长大的吧?结果连故事也没听多久,她爹冯朗被北魏太武帝找借口杀了,她呢,就顶着“罪臣之女”的名头,被送进宫当了个小奴婢。

《魏书》里就六个字:“朗坐事诛,后遂入宫。”啧,轻描淡写,背后多少事儿啊。
历史上这种“奴才翻身”的例子倒也不少,比如汉宣帝的岳父许广汉,当初犯了罪进掖庭,才认识了后来的汉宣帝;北齐那个女相陆大娘,也是因为长辈犯错进宫,最后把高纬养大。冯太后小时候进宫寄人篱下,是挺惨,但换个想,要是她一直当公主,突然家道中落,可能更扛不住。这倒霉事儿来得早,反而没把性格磨坏?
北魏那会儿新帝登基,后宫得充实。13岁的拓跋浚当了皇帝,12岁的冯氏就被选进了宫,封了个贵人。当然,这也得亏她姑妈是先帝的昭仪,有人举荐。

北魏选皇后的方式绝了,不看家世也不看长相,让候选人亲手铸金人,谁铸成了谁就是皇后。为啥这么搞?估计跟他们信佛有关,觉得能铸成金人的,灵魂纯洁、心灵诚实。《资治通鉴》里说“魏人立后,皆铸像以卜之”,那个“卜”字,说白了就是看运气(当然,里面肯定有猫腻)。反正冯氏15岁那年,通过了这“金人考核”,成了冯皇后。
《锦绣未央》里拓跋浚中毒死了,历史上也是,13岁登基,25岁人就没了。评价皇帝一般看中老年,他这刚起步就走了,主要就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信佛,修了云冈石窟;二是他爷爷拓跋焘老打仗,他上台就休养生息。冯皇后对拓跋浚,估计是真感情,《魏书》里说她文成帝下葬时“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看得人心里一揪。但哭归哭,事儿还得办。
公元465年,献文帝拓跋弘继位,冯太后开始临朝听政。古代太后听政最麻烦,皇位是皇帝的,权力在太后手里,大臣们不服,边关大将也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打过来。所以冯太后刚上台那会儿,日子可不好过。

冯太后在北魏历史上,这人挺复杂,说好说坏的都有。一方面,献文帝拓跋弘才23岁就突然没了,好多人说是她下的毒;再说了,一个女人守着后宫,难免寂寞,身边总有些男宠。这些事把她名声搞臭了。但另一方面,她掌权那会儿,北魏反而发展得不错,比如有个政策特别好玩:北魏之前,当官的根本没工资!这么多大臣,不给钱,手里有权力,能干啥?肯定贪啊腐败啊,国家能好吗?冯太后上台后,大刀阔斧改革官制,让文武百官终于领上了工资。虽说贪腐不可能完全杜绝,但朝廷总算有点清明气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