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谥为厉-拓跋长乐-谋反伏诛-文成帝拓跋濬次子 (恶谥是谁给的)
拓跋长乐,?~479年,,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文成帝拓跋浚之子,秉性凝重,深受器重,皇兴四年,受封建昌郡王,承明元年,拜检校太尉、定州刺史,改封安乐郡王,太和三年,47...
拓跋长乐,北魏宗室,文成帝拓跋浚的儿子,鲜卑人,老家在代郡平城(就是现在山西大同)。这人生性挺稳重的,一开始挺受皇帝看重。皇兴四年(470年)被封了建昌郡王,后来承明元年(476年)又当上了检校太尉、定州刺史,改封安乐郡王。
不过他在定州当刺史的时候,可真是作得不行。动不动就鞭打那些豪强,还侮辱读书人,做事完全不按规矩来,搞得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后来有人实在忍不了,跑到朝廷去告他的状,结果孝文帝元宏知道了,就打了他三十板子——但这点教训根本没用,他贪得越来越厉害,暴虐得更不像话,最后因为犯罪被叫回了京城。
回到京城后,他还是不消停,居然和一个叫乙肆虎的内行长(官名,大概管内务的)一起商量着要搞事情,结果阴谋败露,太和三年(479年)被赐死在家里。下葬的时候还按王的礼节,但谥号给得特别难听,叫“厉”——这可是个坏谥号,估计他这辈子干的坏事够多了。
再细说他这经历:皇兴四年(470年)五月,魏献文帝拓跋弘把他弟弟拓跋长乐封为建昌王,后来延兴五年(476年)十二月又改封安乐王。他性格是稳重,但用在正道上啊!当太尉、出外定州当刺史后,完全变了样,打豪强、辱儒生,老百姓都拿他没办法。告状被打板子后,非但没收敛,反而更贪暴,被召回京城,最后还掺和谋反,这下彻底玩完了,赐死还落个“厉”的谥号,真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