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史上唯一为国慷慨捐躯的青楼女子-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意 (她是史上唯一的英雄)
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意,说的是妓女是没有感情的,或者说妓女的感情只因钱而生,唐朝杰出诗人杜牧写过这样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妓女没有什么爱国的概念,眼中只盯着钱,然而,在中...
老话说“婕子无情,戏子无义”,总说妓女没真心,眼里只有钱。唐朝杜牧还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好像妓女都只认钱,不懂家国大义。可历史上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例外,她不仅重情重义,国家有难时还倾家荡产,敌人要抓她,她宁可死也不从,真真是风尘里的一朵奇葩。这人就是北宋名妓李师师。

李师师是汴京染匠王寅的闺女,生下来娘就没了,爹穷得叮当响,只能靠米汤喂她,居然也活下来了,这孩子还特乖,从来不哭。当时汴京有风俗,喜欢孩子就得舍身佛寺,王寅疼闺女,就把她送到了宝光寺。孩子刚会哭,老僧逗她“这是啥地方,你也来啦?”结果她哇一声哭了,老僧摸摸头又不哭了。王寅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这孩子真是佛门弟子,佛门弟子叫“师”,干脆就取名“师师”。
师师四岁那年,爹犯了事死在狱里,她成了孤儿。附近妓院的鸨母李看她长得水灵,就收了过去,教她唱歌跳舞、琴棋书画。师师这丫头悟性高,一学就会,自己写的曲子,老乐师听了都直拍大腿。
转眼十几年过去,李师师出落得跟天仙似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李姥一看,这可是摇钱树,就让她接客,没多久就成了汴京最火的“顶流”。

宋徽宗在位那会儿,天天在宫里腻歪,玩腻了,就溜到民间找乐子。心腹太监张迪跟他说,李师师多好多好,徽宗就动了心,打扮成富商,揣着大把银子去了。一见面,好家伙,李师师素衣淡妆,跟朵刚出水的芙蓉似的,徽宗眼睛都看直了;再听她弹琴,那琴声一会儿像莺啼,一会儿像雁鸣,一会儿像流水,一会儿像瀑布,徽宗听得魂儿都要飞了,直到鸡叫才依依不舍走人。打那以后,徽宗彻底迷上了李师师,这事儿传遍了京城,谁不知道皇帝偷偷去妓院啊。
有一次俩人腻歪完,徽宗抱着她说“你要不是妓女,朕非娶你进宫不可”。师师调皮地回他“您要不是皇帝,我就能跟你永远在一起了”。
徽宗对她是真爱啊,赏了她无数珠宝金银,还专门修了条暗道直通她家,来去方便。有一次宫里宴饮,韦妃问他“李师师有啥好的,让您这么着迷?”徽宗笑着说“你们这一百多个卸了艳妆换素服,把她放进去,一眼就能看出她不一样,那股子幽姿逸韵,你们比不了”。
到了北宋末年,金兵打过来了,河北守军缺粮告急,叛国贼一堆。师师听说这事儿,立马把徽宗赏的那些宝贝收拾好,列了张清单,送到开封府。府尹让她三思,她激动地说“我不过是个风尘女子,蒙皇上厚爱,这辈子报答不完。国家现在危难,我一个女人帮不上大忙,但这些钱本来就是皇上的,我原封不动还回来,给河北当军饷,也算我一片心意”。府尹听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之后,师师托张迪跟徽宗说,出家当了个女道士。
金兵很快攻破汴京,统帅闼懒非要找李师师,说金太宗早就听说过她。结果找了几天没找着。汉奸张邦昌这帮人想讨好金主,终于在逃难的人里把她揪出来了。李师师一看这些卖国贼,破口大骂:“我虽是妓女,但蒙皇上厚爱,宁死不降!你们这帮狼心狗肺的东西,平时吃香喝辣,国家有难就认贼作父!现在还想拿我当进身之阶,瞎了你们的狗眼!”
话音刚落,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就往喉咙里扎,血一下子就溅出来了,素衣都染红了。旁边人赶紧救,她却把金簪折成几段吞了下去。这帮奸贼吓得够呛,哪想到一个风尘女子这么刚烈。
一代名妓李师师,就这么为国捐躯了。被关在五国城的宋徽宗听说后,老泪纵横,哭得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