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曹丕如此敬重他呢-华歆是什么人 (为何曹丕如此强大)
我们都知道,魏武帝曹操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推崇,唯才是举,的原则,但同时也看重道德高尚之人,比如毛玠、崔琰、华歆、王朗,都因品行高洁得到曹操的尊敬、重用,其中华歆和王朗在魏朝还官至宰相,在这些人当中...
说到曹操用人,都知道他提倡“唯才是举”,但也不是只看能力,品行好的人他照样敬重。毛玠、崔琰、华歆、王朗这些人,就因为品德高尚被曹操看重,尤其是华歆和王朗,后来在魏朝还当上了宰相。这几个人里,华歆的经历最传奇,名声成就也最大,想了解的读者可以跟着往下看。
华歆早年拜过太尉陈球、大儒马融当老师,这俩老师门下弟子可不少,除了华歆,还有郑玄、卢植这些厉害人物。卢植比华歆大快二十岁,算是师兄,那刘备可是卢植的学生,这么算下来,华歆还得管刘备叫一声师叔呢。
不过要说学问,华歆跟马融、郑玄他们比,还是差了点意思。他为啥能让人佩服?主要还是靠人品。这点《三国志》里有个故事能说明白。

所以啊,华歆是卢植的师弟,按辈分说,刘备得喊他师叔。
《三国志》里说,华歆当年和郑泰几个人出武关避难,路上碰到个老头想跟他们一起走。大伙儿都觉得可怜,都同意了,就华歆有点犹豫,说“咱们现在自身都难保,随便带个陌生人,要是以后遇到麻烦甩了他,不仗义啊”。可架不住大家伙儿都心软,华歆只好答应了。走到半道,老头掉井里了,大伙儿都想不管了,就华歆说“都带出来了,现在扔下他太不义气”,硬是带着大伙儿把老头救上来了。事后大伙儿都夸华歆这人仁义。
原文是这么写的:“歆少以高行显名。避西京之乱,与同志郑泰等六七人,间步出武关。道遇一丈夫独行,原得俱,皆哀欲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已在危险之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无故受人,不知其义。既以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
华歆成年后,因为学问品行好,被举为孝廉,在朝廷当郎中,没多久就病辞回家了。后来大将军何进掌权,仰慕他的名声,召他当尚书郎,一起被召的还有荀攸、郑泰这些大名人。何进败了、董卓专权后,华歆不愿意跟着董卓,就和郑泰他们借故出关避难,路上就发生了救老头那事儿。
逃出武关后,华歆先在袁术那儿做事,劝袁术讨伐董卓,袁术不听,他就果断跑了。后来又在太傅马日磾手下当属官,马日磾被袁术扣了,他又跑到徐州,没多久被献帝任命为豫章太守。他在太守任上对老百姓特别好,官吏百姓都拥戴他,名声更大了。孙策平了江东后,华歆孤立无援,只好投降,孙权待他像上宾。
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都后,听说华歆的名声,就派人去江东召他进京。这时候孙权已经接了哥哥的位子,舍不得放华歆走,拖了很久。华歆就给孙权分析利弊,还答应帮他和别人交朋友,孙权这才放人。华歆到京城后,被委以重任,当过议郎兼司空军事、尚书、侍中、尚书令,曹操当魏王后,又让他当了御史大夫。
曹丕接了魏王位,拜华歆为相国,封安乐乡侯。年底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建了魏朝。禅让仪式上,就是华歆主持的,还亲手把皇帝玉玺给了曹丕。仪式完,曹丕封他做司徒,基本就是丞相的地位了。
曹丕对华歆特别尊敬,管他叫“伟人”。
华歆当官清廉,朝廷给的俸禄和赏赐,他都用来接济亲戚朋友,家里存的粮食常不满十斗。朝廷有时候会把罚没的少女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还帮她们找人家嫁了,曹丕知道后直叹气。那时候钟繇是太尉,华歆是司徒,王朗是司空,这仨人都因为德高望重被大家尊敬,曹丕私下里说:“这三个三公,真是一代伟人啊,后代估计都难找这样的人了!”原文是:“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明帝曹叡即位后,华歆升为太尉,成了三公之首,封博平侯,官职爵位都到顶了,真是位极人臣。太和年底(其实是公元232年初),华歆侍奉明帝六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敬”。他子孙挺多,有不少人在魏晋两朝当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