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孙权熬死了曹操和刘备后 (他为什么没能成功英语)
众所周知,孙权可以说是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中最高寿的,先后熬死了曹操和刘备,在魏国失去曹操、蜀国去刘备的情况下,孙权的吴国却为何始终没有完成统一,甚至是一直偏安于江东,而且几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呢?接下来趣历...
孙权在三国里算是最能活的,硬是把曹操和刘备都熬死了。可问题来了,魏国没了曹操,蜀国没了刘备,按理说吴国该有机会崛起吧?怎么反倒一直守着江东,连北伐都没成功过呢?今天就随便聊聊这事儿。
先说个大背景,从古到清,从南打北统一全国的,也就明朝一个,这难度可想而知。东吴本来能在曹操刘备死后好好攒攒劲儿,可孙权好像真没太想往外扩张。为啥?名分上就矮一头啊,名义上东吴是曹魏的小弟,孙权的“吴王”还是曹丕封的。再说打仗,东吴水军天下第一,可步战是真不行。一离开江淮那片水网,水军就废了,光靠步兵骑兵,哪打得过魏国蜀国?

曹操一死,魏国虽然闹了夺嫡,但曹丕上台后还是最强的,人家也不是草包,手下还有司马懿这些狠人,其他名将也都在,后辈也不少。东吴那时候,实力比魏国差一截,比蜀国强点,所以蜀国和东吴还得抱团打魏国,不然魏国真能统一天下。诸葛亮北伐那会儿,东吴经常从南边配合,可魏国一个打俩,还是不慌。要是东吴单独上,估计早就被灭了。所以当时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孙权就算有统一的心思,也只能想想罢了。
再说说东吴自己家里的事儿。公元241年,太子孙登突然没了,才33岁,那时候孙权都60多了。孙权的次子孙虑早先也死了,太子位自然落到三子孙和头上,孙权也真封了他太子。可不知道是怕孙和也跟俩哥哥一样早夭,还是咋想的,居然让四子孙霸也跟孙和享受一样的待遇。这下可好,孙霸和他那帮支持者就觉得“我也能当皇帝啊”,俩人就开始了长期斗争。
朝堂上的大臣们立马分帮结派,风气差到极点,加上长女孙鲁班掺和,陆逊、步骘这些人也卷进来,孙权直接懵了。最后孙权废了孙和,赐死了孙霸,当年十一月改立孙亮当太子,第二年孙权也跟着去了。也就是说,孙权晚年基本都被这“二宫之争”给缠住了,等他死后,这事儿还没完。孙亮年纪小,没威望,就搞了个“童子军”防着别人,可哪挡得住背后捅刀子?孙亮在位不到十年就被孙綤给废了,接着孙休上来。
孙休在位的时候,把“大智若愚”玩明白了,该杀孙綤的时候就杀,该发展教育的时候就搞,可这人命也短,孙休死后,太子太小,张布他们干脆立了孙皓当皇帝。
说起孙皓,大家可能都有印象。他从小看着宫廷里斗来斗去,童年阴影估计不小。让他上台,其实挺冒险的。没想到孙皓刚当皇帝的时候,还挺像样,安抚百姓,开仓放粮,一时间成了江东的希望。可等他攒够了人气,原形毕露,开始天天喝酒享乐,乱杀人。后来三家归晋,也就是迟早的事儿了,这个就不多说了。
东吴能撑到三国最后才灭亡,说到底还是占了长江的便宜。要不是有江天险,就他们搞“二宫之争”那几年,估计早被魏国一波推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