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诸葛亮好友缘何多投曹营 (诸葛亮好友的最终结局)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忠诚的品质,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然而,令人好奇的是,诸葛亮在襄阳求学时结交的四位好友——汝南孟建,字公威,、颍川石韬,字广元,、徐庶,字元直,、博陵崔钧...

admin

话说诸葛亮在三国里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智谋、忠诚样样在线,后世把他捧得老高了。不过有个事儿挺有意思:诸葛亮在襄阳上学时,跟四个铁哥们儿——孟建(字公威)、石韬(字广元)、徐庶(字元直)、崔钧(字州平),关系贼好,结果这哥儿几个后来大多跑去曹操那儿了,没跟着刘备混。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诸葛亮和这四位好友的交情,得从在襄阳那会儿说起。一块儿读书、聊学问,志趣相投,连当时的名士庞德公、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挺看好他们。诸葛亮脑子活,想法深,那三个也各有各的本事,都是荆州一带的青年才俊,搁现在就是学霸小团体。

为啥他们大多选了曹操?琢磨着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诸葛亮好友缘何多投曹营 (诸葛亮好友的最终结局)(图1)

首先,跟对主子太重要了。对孟建、石韬、崔钧他们仨来说,刘备虽然喊着“复兴汉室”的口号,但那时候实力真不算强,未来咋样谁也说不准。反观曹操,早就在北方站稳脚跟,成了最牛的势力,政治手腕、军事能力都有目共睹。他们可能觉得,跟着曹操升职加薪更快,抱负更容易实现。

再一个,家里背景和家族利益也得考虑。孟建、石韬、崔钧都出身门阀世家,三国时候这些大家族对子弟的仕途影响太大了。博陵、颍川、汝南那都是曹操地盘上的门阀聚集地,这些家族为了自个儿的发展和好处,自然更倾向于支持实力强的。他们选曹营,说不定家里也起了不少作用。

还有个人理想和价值观的差别。虽然诸葛亮和哥儿几个当初聊得来,但心里想的可能不一样。诸葛亮一门心思扑在“复兴汉室”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他人呢,可能更看重自个儿的功名利禄、家族的兴旺,所以选了更符合自个儿利益的路。

徐庶这事儿,有点不一样。他一开始确实跟过刘备,还出过主意。结果他老妈被曹操抓了,他没办法,只能离开刘备,去了曹营。可有意思的是,到了曹营他愣是没吭过一声,不给曹操出主意,这心里估计还是向着刘备和汉室的。

诸葛亮对哥儿几个大多投了曹操,心里估计也挺复杂的。他以前提过,石韬和徐庶在曹营的待遇让他挺惊讶,也挺惋惜,觉得曹魏糟蹋了人才。但转念一想,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个儿的道理,他也只能尊重他们的决定。


上一篇: 诸葛亮为何毅然选择辅佐-刘备三顾茅庐时优势微弱 (诸葛亮为何毅力不强) 下一篇:诸葛亮的战略蓝图与刘备的成功实践-隆中对 (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对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