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词代表人物生平简介-陈寿-三国志-撰写历史巨著 (魏晋诗词代表作有哪些)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这人,字承祚,是西晋的史学家,老家在巴西安汉,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他小时候就好学,跟着同郡的学者谯周混,在蜀汉当过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这些官。那时候宦官黄皓专权,大臣们都曲意逢迎,陈寿不肯低头,所以老被排挤。入晋之后,又当过著作郎、长平太守。280年晋灭东吴,天下统一,陈寿那年四十八岁,开始写《三国志》。折腾了十年,总算把这部流传千古的史书给整出来了。《三国志》是纪传体三国史,里面写了440个人物,65卷,36.7万字,把汉末到晋初这将近一百年,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全给记下来了。下面就来聊聊陈寿这人。
生平
少年陈寿
南充在三国那会儿叫巴西郡安汉县,归蜀国管。陈寿出生的时候,是蜀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差不多就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第十一年,那时候三国争霸都快收尾了。
陈寿少年时就聪明好学,尤其对历史书感兴趣。先啃了最古老的《尚书》《春秋》,又细读了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把写史书的门道摸透了。他写的文章还特漂亮,长辈们都夸他。陈寿小时候在家读书,他爹盯着特别紧。
陈寿他爹,当年是马谡手下的参军。失街亭那事儿,他跟着马谡一块儿受了牵连。马谡让诸葛亮给砍了,就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出戏,戏曲里“失空斩”的“斩”。陈寿他爹呢,没死,但被施了髡刑——就是剃光头发,这在当时可是奇耻大辱,然后还被赶出军营,回了老家。过了几年才结婚,生下陈寿。估计是把失街亭那股窝囊气都撒儿子身上了,从小对陈寿管得特别严。
后来陈寿他爹病了,他赶紧回家守了三年孝。可等他后来写《三国志》,对自己因为失街亭被罚的老爹,居然一个字都没提,反倒把罚他爹的诸葛亮夸得天花乱坠。也难怪,他爹在历史上连个名字都没留下,后人只能叫他“陈寿父”。
陈寿18岁左右进了成都太学,遇到了对他人生影响很大的人——谯周,也是南充老乡。跟着谯周学习时,陈寿更拼了,史学功底蹭蹭涨。南充民间现在还流传着他当年刻苦读书的故事呢。
陈寿之师
谯周这人,现在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陈寿在《三国志》里专门给他写了篇传记。说这人说话特逗,连诸葛亮都能被他逗笑。可就这么个幽默的人,最后却搅动了三国的格局。
三国后期,魏国越来越强,蜀、吴都扛不住了。魏国打过来,兵到阴平,情况危急。谯周劝刘禅投降,说降了魏国要是不封你为王,我豁出去命去给你说理。刘禅听了,真降了。三国鼎立就这么破了。
这么一来,刘禅不至于身败名裂,蜀地的老百姓也能少遭点罪。陈寿在《三国志》里也这么评价他老师,可那时候讲究忠义,谯周这事儿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背叛,当时和后世都有不少人骂他。
南充人挺包容,没因为这个怪他。蜀国归了魏国后,谯周好几次拒绝魏王给的高官厚禄。七年后在家乡去世,死的时候死活不肯穿魏王赐的寿衣。这事儿到底对不对,也只能后人自己琢磨了。现在谯周墓就在一个热闹的市民小区里,不知道大家喝茶聊天的时候,会不会偶尔想起这位用名声换一方平安的老乡。
后来的事儿,还真跟谯周想的一样。蜀国归魏两年后,魏国的司马炎篡位建晋,就是西晋。280年,晋灭了吴,折腾了84年的分裂总算结束了。
创作之初
蜀汉灭的那年,陈寿31岁,快中年了。他没走,留在南充老家,闲着没事就埋头读书,学问越来越深。外面发生的事儿他都看着,《三国志》的构思,可能就是从那几年开始的。
268年,36岁的陈寿离开南充,去了晋朝都城洛阳,当著作郎,专门编史书。这下人生新阶段开始了。天下一统了,他编《三国志》的念头终于能实现。从小在蜀国长大,蜀国资料他熟,后来又补了魏、吴两国的,65卷的大书,总算编成了。
《三国志》一写出来,当时就炸了。晋惠帝看了,下诏让每家每户都抄写,这书里的故事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了。到了唐朝,又兴起了说书,更让三国故事火了。这一传就传了一千多年,现在南充的老茶馆里,还能听不少三国的评书。老百姓听的时候,按自己的喜好改故事,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根据说书人的本子写的。
南充的民间剪纸,好多题材都是三国的故事和人物。《三国志》里记的多是事实,人物形象写得少,后人就有发挥的空间。人物和故事版本多了去了。比如张飞,在南充阆中待了七年,关于他的传说可不少。现在有人怀疑他是不是真像戏里那样豹头环眼。
那张飞到底长啥样?我们这儿有张飞孙子张遵的像,你看,长得挺清秀,符合现在人的审美,而且这像一直就在张飞庙里供着,有依据。再说了,史料记载,张飞两个女儿,一个给刘禅当皇后,一个当妃子,刘禅好色啊,能看上的,她爹能丑到哪去?这也算一个证明。
《三国志》只说张飞被范疆、张达杀了,没说为啥。南充这儿有个说法,被编成川北皮影戏。说张飞听说关羽死了,悲愤得不行,让范疆、张达赶制白盔白甲报仇。两人听岔了,听成“百盔百甲”,心想完不成任务也是死,干脆把醉酒的张飞杀了,提着头投奔东吴。半路上把头扔在云阳了。所以现在南充还有句话,叫“头在云阳,身在阆中”。
后来刘备为报仇打东吴,输了,死在白帝城。“桃园三结义”的情义,让人到现在还津津乐道。刘、关、张虽然没同年同月同日死,但为了情义相继赴死,这成了三国里最动人的篇章。陈寿在《三国志》里把他们写成“君贤臣忠”,后来封建社会都把这当君臣关系的典范。南充人敬张飞,给他塑了皇帝金身,但也没忘他是刘备的臣子,让他拿着笏板站着,行臣子礼。《三国志》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