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卫觊人物生平简介-卫觊是什么人 (曹魏卫尉)
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曾任曹操司空府的属吏、茂陵县令、尚书郎,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官渡之战即将爆发,但此时荆州牧刘表答称支持袁绍,而关中诸将亦保持中立,坐观成败,曹操因益州牧刘璋与刘表有嫌隙...
卫觊这小子,年少时就挺有才学,年纪轻轻就出名了。早年给曹操当过司空府的属吏,后来又做过茂陵县令、尚书郎。建安四年,官渡之战眼看要打起来,曹操却有点慌——荆州刘表表面说要帮袁绍,关中那些大将也中立着,看热闹不嫌事大。曹操知道益州刘璋和刘表不对付,就让卫觊以治书侍御史的身份去益州,劝刘璋出兵牵制刘表,别让刘表从背后捅刀子。结果卫觊跑到长安才发现,去益州的路早堵死了,只能留在关中。
当时北方刚安定点,以前董卓乱时跑关外的人,都想着回老家。可回来的人没活干,各路将领就抢着招他们当私兵。各郡县官府人少,根本斗不过这些将领,他们的势力就越养越大。卫觊赶紧给荀彧写信说:“关中本来是块肥地,以前乱的时候,十多万人逃到荆州了。现在老家安定了,他们都急着回来。可回来没饭吃,就被将领们拉去当兵。一旦出事,这些兵就是后患。盐啊,是国家宝贝,乱了一直没人管,散得到处都是。现在得派人专门卖盐,用赚的钱买米,分给回来的百姓,让他们安心种地,攒粮食。这样关中就能富起来,远处的人听说,肯定抢着回来。再派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就能慢慢削弱那些将领,让官府强起来,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可是强本弱敌的好招!”荀彧把这话告诉曹操,曹操觉得有理,就派了谒者仆射管盐官,司隶校尉管弘农。
关中这么一搞,曹操就把卫觊叫回来,提拔他当尚书。
建安十八年,曹操当上魏公,建了魏国,卫觊成了侍中,跟王粲一起掌管制度。后来曹丕接班,卫觊又当尚书,还帮着准备禅让的事儿。曹丕称帝后,他继续当尚书,封了阳吉亭侯。黄初七年曹叡即位,又给他升了爵,成了閺乡侯。
曹叡上台后,卫觊又进言说:“老祖宗传下来的九章刑律,太复杂了,判断标准细得头发丝似的,当官的得都懂才行。刑法是国之重器,可管刑法的官职却低得可怜,这能不出问题?您得设刑律博士,教官员学法律。”没多久,这事儿就办了。
当时老百姓苦啊,没完没了地服劳役。卫觊就给明帝上疏说:“想让一个人改性格,难;君主听意见,更难。大家都喜欢富贵讨厌贫贱,这都看君主脸色。君主喜欢谁,谁就能飞黄腾达;厌恶谁,谁就可能穷困潦倒。所以臣子都顺着君主说,没人敢提真话,除非是肯为国家豁出去的忠臣。现在爱说好话的多,把您比作尧舜,把孙刘说成小丑,这没用。想当初汉文帝时,诸侯都那么强,贾谊都吓得直喘气,何况现在天下三分?那些投降的,也不说是弃暗投明,都说自己是被逼的。这跟六国分治有啥区别?现在千里没人烟,百姓饿肚子,再不管国家就完了。礼法说天子得用金玉吃饭,但荒年战乱就得减。武皇帝时,后宫吃饭就一个肉菜,衣服不锦绣,器物不涂漆,才平定天下。这些您都见过。现在君臣得一起算账,看看国库有多少钱,量入为出。越王勾践生聚百姓的办法都得学,现在尚方造的金银器越来越多,工匠累死累活,奢靡成风,国库空了。汉武帝求长生还被人笑建承露盘,您不求长生却空设,实在该好好想想。”
卫觊经历了汉魏两朝,老给皇帝提实在话,比如设法律博士、少建宫室。他还管过修国史,写了《魏官仪》,几十篇文章,还喜欢古文,鸟篆、隶草都玩得转。当时潘勖、王象也跟他齐名。后来卫觊死了,谥号敬侯,他儿子卫瓘继承了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