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邑最多的三国名将!邓艾速胜之后的速败的原因是什么 (食邑最多的三种食物)
食邑最多的三国名将,邓艾速胜之后的速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食邑,直白地讲,是朝廷封给宗亲和高官的俸禄,可以世袭,爵位越高,功劳越大,食邑越多,在三国,谁的食邑最多?邓艾,...
食邑最多的三国名将是谁?邓艾啊!26600户,比曹魏五子良将加起来还多。但这么牛的人,灭蜀后怎么就速败了呢?
食邑说白了,就是朝廷给宗亲、高官的“工资包”,还能世袭。爵位越高、功劳越大,食邑自然越多。
在三国,谁的食邑最多?邓艾。他前后加起来,足足26600户。
当然,曹操216年当魏王时食邑3万,司马懿251年直接干到5万,但人家是帝王级,邓艾作为臣子,2万多户已经顶天了。

26600户,比曹魏早期五子良将(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五个人的食邑加起来还多。这功劳,真不是盖的。
他的大功劳,基本都来自灭蜀。
邓艾,197年生,264年死。小时候放牛娃,但特爱学习,有大志,后来靠才学混了个管屯田的小官。

他的第一个贵人,是司马懿。两人认识大概是235年后,司马懿当时已经是太尉了。司马懿特别看好邓艾,把他招进太尉府当掾属,后来升了尚书郎。
240年,邓艾交了人生第一份“大作业”——《关于在淮南淮北大兴水利屯兵开田的报告》。报告写得特扎实,军务政务都考虑到了。司马懿看完,直接批了个字:“干”!
魏国东南地区,从此富得流油。
从243年起,邓艾开始掺和军事,当南安太守,跟着打战。后来又升城阳太守、汝南太守。255年,帮司马师平了毋丘俭和文钦的叛乱。257年,因战功升征西将军,食邑6600户。
不过,靠司马懿上位的邓艾,从头到尾都是司马家的人。
262年,司马昭拍板灭蜀。第二年八月,魏兵分三路:邓艾一路、钟会一路,还有雍州刺史诸葛绪一路。

邓艾是征西将军,钟会是镇西将军,诸葛绪只是刺史,邓艾官职最高。钟会225年生,比邓艾小28岁,但司马昭特宠他,给了他10万多人马,邓艾和诸葛绪各3万,这兵力分配就有点微妙了。还派了监军卫瓘盯着他俩,这气氛就有点不对了。
邓艾偷袭成都的故事大家都熟,不细说。但有几个细节得提:他当时66岁高龄了;打绵竹不顺时差点要砍儿子邓忠的头;进成都时军队没抢老百姓;最后朝廷下诏抓他,他直接束手就擒……
灭蜀后,朝廷封邓艾为太尉,又加了2万户食邑,总共2万多户。但没多久,钟会诬告他谋反,邓艾在回洛阳的路上就被杀了。
后来司马炎在265年、273年两次下诏,给邓艾平反了。
邓艾的死,钟会的阴谋是导火索,但根本问题在他自己。他没请示朝廷,就自己封了蜀国旧臣当官,还让自己的人当蜀地太守。说话也不注意,跟蜀国官员吹嘘自己多仁义、多勇武。立了大功后,飘了,行为举止不恭敬,说话没分寸,这不就给自己招祸了吗?
那问题来了:邓艾到底想不想反?答案应该挺清楚,他没想反。错就错在没按规矩办事,有点越权。
再问:邓艾要怎么才能躲过这一劫?答案可能在他老熟人司马懿身上。241年,司马懿因为战功加食邑,总共1万户。他当时咋做的?更谦恭了,还跟家人说:“骄傲自满是道家大忌,天时还有四季变化,我哪有德行一直这么牛?得不断减损、谦虚,才能免祸吧?”

邓艾学了司马懿怎么理政、怎么带兵,但没学会他那套“守身秘诀”——谦退。这“谦退”俩字,其实就是最大的情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