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

还不知道,罗贯中和蜀汉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会发现,在原著中,从作者对待魏蜀吴三家的态度非常明显,罗贯中贬低曹操,捧高刘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admin

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作者对魏蜀吴三家的态度太明显了——贬低曹操,捧高刘备,这就是常说的“拥刘贬曹”。光看诗词就能看出来,比如曹操割发代首,作者写诗“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明着损曹操是诈术。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三国里曹魏实力最强,曹操打败袁绍、吕布,统一北方,贡献也不小。那为啥罗贯中还非要捧刘备呢?这事儿其实得从曹操和刘备本身的表现,还有《三国演义》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两块儿来看。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先说说曹操和刘备这俩人

当然,曹操也不是没本事,统一北方,搞屯田制,贡献确实大。他写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排得上号,建安风骨、三曹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这位枭雄吧,确实也有不少黑点,影响最大的就是屠城。

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三国志》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早在建安三年,曹操就把彭城(就是现在的徐州)给屠了。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屠城,初平四年打陶谦的时候,他就屠过徐州。

击谦……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后汉书》

屠彭城更不是最后一次。后来打仗,曹操先后屠兴国,屠枹罕(夏侯渊干的),攻屠河池,屠庸城、邺城、柳城,屠宛城(曹仁干的)等等。

屠城是啥?就是把城里的人差不多杀光,活下来的都没几个。怎么杀的?把人像猪狗一样宰掉,就叫屠杀。战争里屠城或者杀降,最让人看不起。曹操屠了那么多回城,谁能说他好?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总有人给曹操洗白,说他是迫不得已,为了保后方安全,没粮食什么的。其实根本不是,屠城一次或许能找个借口,屠了那么多次,只能说明他嗜杀。尤其是他手下也屠城,明显是他默许的。

咱们承认曹操的贡献,也承认他有才华,但他的错也得正视。功劳再大,也盖不住他屠城的罪孽。谁要是想原谅曹操屠城,得先问问徐州那几十万百姓,问问被他像鸡鸭一样杀掉的无辜百姓,问问被尸体堵住的泗水,问问血流成河的大地愿不愿意。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就这一点,曹操肯定不得民心,至少被他屠过的地方,没人说他好。

再看看刘备是啥样的人。

其实刘备当时的人就评价过他。太史慈当年去救北海的时候,就夸刘备“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袁绍说过,“刘玄德弘雅有信义,徐州乐戴之”;郭嘉说过,“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诸葛亮没跟刘备时,也说过“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傅干觉得,“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陈寿则评价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甚至觉得刘备临终托孤,“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当时的人评价,大多说刘备有英雄气概,曹操自己也说过刘备仁义、得人心。就算有人说他是枭雄,有城府但慢,也没人说他爱杀人。

后来历代名人评价刘备,也基本都是夸的。

王勃觉得“先主之宽仁得众”;朱敬则说“蜀先主抱英济之器”;刘禹锡写诗“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方孝孺也说“昭烈至仁厚”;孙承恩也说“贤矣昭烈,宽厚弘毅”等等,都觉得刘备仁厚、仁义。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刘备临终前跟刘禅说了一句话,现在还广为流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就是,善恶不分大小,别觉得坏事小就做,好事小就不做。总之就是,不做任何恶,多做好事。

就这十四个字,够当千千万万人的座右铭,无数家庭的家训了。

刘备当平原相的时候,有刺客去杀他,结果看到刘备仁义,下不了手。刘备最仁义的事,还得说携民渡江。

曹操南征,派兵追刘备,老百姓怕被曹操杀(毕竟曹操屠过城),都愿意跟着刘备一起逃。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比到当阳,众十馀万……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到当阳时,跟着他的老百姓已经有十多万了,走得太慢,有人劝刘备放弃老百姓,赶紧带部队跑。但刘备拒绝了。

这事总有人被网文忽悠,说刘备拿老百姓当挡箭牌。

其实看看这段话就明白了。老百姓是主动跟着刘备的,还拖慢了行军速度;刘备完全可以不管他们,自己加速跑,但他没这么做,还保护这些人。所以说,带老百姓只会增加风险,他不放弃,是真的仁义。而且以曹操的性子,带老百姓就能当挡箭牌?搞不好连老百姓一起杀。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就凭刘备那句“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也能看出他是个仁义的君子。

这么一对比,一个屠城,一个护民,要是老百姓,谁不想摊上刘备这样的皇帝?谁愿意让一个屠城的人来统治?所以说罗贯中拥刘贬曹有道理,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

再说说《三国演义》是怎么写出来的

四大名著里,《三国》《西游》《水浒》有个共同点:不是作者凭空写的,成书前就有不少材料,人物和故事基本定型了。作者主要是做编辑工作(可能也加了点自己的原创)。

《三国演义》就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慢慢丰富出来的。除了正史,还有民间传说故事,这些对塑造人物性格有用,也容易让老百姓买账——写出来大家爱看。

比如李商隐在《骄儿诗》里写过“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翻《三国志》会发现,没记载张飞莽撞(“胡”有争议,这里按通俗说法),但到了唐朝,张飞性格莽撞已经成大家共识了。这说明最晚到唐朝,三国故事已经被人们不断演绎丰富了。

到宋朝,“拥刘贬曹”更明显了。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宋·苏轼《东坡志林》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小苏学士

宋朝说书很流行。小孩调皮,大人给点钱让他们去听书。说三国故事时,听到刘备败了,孩子们就哭;听到曹操败了,大家都拍手叫好。可见宋朝时,大家已经不喜欢曹操了。

后来这种意识更强烈,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尊刘贬曹”。这不是他自己的想法,而是几百年来老百姓的共同想法。

这意识其实也不是老百姓凭空想出来的,可能跟魏蜀的正统之争有关。

陈寿写《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主要是因为他写的时候三国已灭,晋统一天下。晋是正统,晋承的魏自然也是正统。

但两晋战乱多,五胡乱华,东晋时汉人退守南方,跟蜀汉处境类似。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就提出尊蜀汉为正统,等于说东晋是正统,否定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最强-罗贯中为什么还要贬低曹操-捧高刘备 (三国之中曹魏是谁)(图1)

南宋时汉人又偏安南方,蜀汉正统意识又醒了。加上元朝统治残暴,战争更多,老百姓更希望有刘备这样的仁君,这种环境下尊刘贬曹太正常了。

一方面是老百姓的声音,一方面是历史的脉络,这俩凑一块儿,才有了罗贯中“尊刘贬曹”这事儿。


上一篇: 司马徽-三国时期的伯乐究竟是谁-诸葛亮和庞统的称号都是他叫出来的 (司马徽三国杀) 下一篇:三国战争为什么会没有外族入侵-真相是什么 (三国战争为什么玩)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