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一共出现了几位大司马 (曹魏蜀汉孙吴是什么意思)

你真的了解三国的大司马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汉末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般为虚职,比如曹芳这...

admin
汉末三国那会儿,官职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太尉、司徒、司空是三公,但一般没啥实权;太傅、大司马、大将军才是上公,地位更高,尤其是大司马和大将军,基本是手握实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大司马的地位通常比大将军还高一点。从曹丕篡汉到东吴灭亡这几十年里,曹魏、蜀汉、东吴加起来出了12个大司马,里面有曹仁、蒋琬、陆抗这些咱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名字。

曹仁,字子孝,曹操的堂弟,算是曹魏早期的老将了。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后来曹丕即位,先封他大将军,又让他平定了郑甘的叛乱,接着就迁大司马,成了曹魏武将之首,地位高得很。

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一共出现了几位大司马 (曹魏蜀汉孙吴是什么意思)(图1)

曹休,字文烈,也是曹操的族子,从小跟着曹操,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跟亲儿子似的。汉中之战时他识破了张飞的计谋,大败吴兰。曹丕死后,他和陈群、司马懿、曹真一起辅政,后来曹叡即位,他官拜大司马,成了曹魏武将之首,封长平侯。

曹真,字子丹,小时候爹没了,被曹操收养,虎豹骑出身。曹丕继位后他当镇西将军,镇守西北边境。曹丕死后也是辅政大臣之一,后来曹叡即位,他当过大将军,等曹休去世,他接任大司马,还得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威风得很。

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一共出现了几位大司马 (曹魏蜀汉孙吴是什么意思)(图1)

蜀汉这边就一位大司马,蒋琬,字公琰。诸葛亮死后他接班,先是当尚书令,后来大将军、录尚书事,最后被刘禅封为大司马。诸葛亮刚走那会儿蜀汉乱糟糟的,蒋琬稳住了局面,让国力慢慢恢复,要不是他、费祎、姜维几个撑着,蜀汉估计早就凉了,哪还能再撑三十多年。

东吴这边就热闹了,出了八个大司马。吕范,字子衡,吴国重臣,黄武七年被拜大司马,结果还没上任就病了,孙权还给他送了印绶,挺念旧情。

朱然,原名施然,跟着吕蒙抓过关羽,守江陵的时候把曹真他们围了半年多,“名震敌国”,后来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

全琮,字子璜,娶了孙权的女儿,当过卫将军、徐州牧,后来右大司马、左军师,还跟魏国在芍陂打过仗。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活挺大,活到九十多岁。陆逊死后他督领右边,后来孙亮即位拜他大司马,算是吴国元老级人物了。

滕胤,这哥们儿后来跟吕据想推翻孙綝,结果计划泄露被杀,死前被改任大司马,挺可惜的。

施绩,朱然的儿子,后来恢复本姓“施”,守荆州是主力,当过上大将军、左大司马,吴国中后期的大将就靠他了。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老将了,孙休去世时他扶立孙皓即位,后来升右大司马、左军师,活到八十多岁,吴国后期就靠他撑着。

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一共出现了几位大司马 (曹魏蜀汉孙吴是什么意思)(图1)

最后陆抗,字幼节,陆逊的儿子,跟羊祜打过不少仗,还攻杀过叛将步阐,最后官至大司马、荆州牧,完全不输他爹,吴国后期的顶梁柱。


上一篇: 汉末三国时期-颍川荀氏除了荀彧之外-还出过哪些人才 (汉末三国时期地图) 下一篇:东吴和蜀汉的联盟对于三国的历史而言有什么意义 (东吴和蜀汉的关系)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