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古文赏析之诫子书-该篇古文描绘了什么场景 (三国古文的阅读)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两汉时期的作品。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封信就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读着就能感觉到,诸葛亮真是个又高洁又有学问的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全写在这里面了。文字特别精炼,道理说得又清楚又深刻,把天下当爹的心里话都道出来了,后来好多想好好修养自己的人都拿它当经典。
古代的家训,基本都是把作者一辈子的经历、心得和学问都浓缩进去了。不光是自家孩子能学到东西,我们现在读也觉得挺有道理的。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大家都叫他“智慧的化身”,他这篇《诫子书》也是家训里的好文章,全是实在话。
这封信主要就是劝儿子要好好学习、立大志,修养品德得从“淡泊”“宁静”这些地方下功夫,最怕的就是懒散和急躁。整篇文章讲的是怎么做人、怎么做学问,核心就一个“静”字,反过来,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躁”字,对比特别明显。
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能守得住“淡泊”,耐得住“宁静”,鼓励他努力学习,得在这两方面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意思就是,心不静就学不进去,才能是靠学来的,不学习就没法增长才干,没志向就学不成东西。他还特别叮嘱儿子,千万别浮躁,别行为荒唐。信的后半段,就像个慈爸爸在跟孩子说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听着像老话,但从一个当爹的嘴里说出来,句句都是真心话,是他自己一辈子的总结,所以特别让人信服。
这篇《诫子书》还讲了立志和学习的关系,不光说了淡泊宁静的好处,也说了放纵急躁的坏处。诸葛亮不光大事上对儿子要求严,小事上也挺关心。信里头有“静以修身”的宁静,有“俭以养德”的节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的超脱,有“夫学须静也”的好学,有“非学无以广才”的励志,有“淫慢则不能励精”的速度(别慢吞吞),有“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性格(别急躁),有“年与时驰”的惜时,还有“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后悔,字字都挺实在的。
就这么短短几十个字,要说的话比长篇大论还管用。文章短小精悍,话不多意思全,文字也干净,不拐弯抹角,道理讲得也接地气,这些都是它特别厉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