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祢衡这位三国名士-为何让所有的汉末诸侯都嫌弃他 (三国里祢衡是谁)

三国时期有一位叫祢衡的名士,他依附曹操,被曹操嫌弃,将他送给刘表,依附刘表,遭刘表厌恶,又将他转送给黄祖,黄祖以为得了个人才,但却将他杀了,祢衡是怎样一个人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admin

三国时候有个叫祢衡的名士,这人吧,挺有意思的。他在曹操那儿混不下去,曹操嫌他,把他推给刘表;在刘表那儿又惹人烦,刘表把他塞给黄祖;结果黄祖一开始还挺高兴,以为捡了个人才,最后却把他给杀了。祢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祢衡是平原郡般县人,年轻时候确实有点才,但毛病也明显——恃才傲物,眼里没人。

汉献帝兴平年间(公元194年),天下乱得跟一锅粥似的,祢衡跑到荆州避难,后来又辗转到了许昌,想着谋个差事。

祢衡自己挺自信,觉得到了许昌肯定一堆人赏识他,还特意做了块“名刺”,就跟现在的名片似的,遇到聊得来的就递一张,方便以后联系。

结果到了颍川,这人实在是不讨喜,一个朋友都没交到,怀里的名刺攥都快磨平了,愣是没发出去一张。

有朋友看他老找不到活儿,就劝他:“你咋不去找找陈群试试?”祢衡一撇嘴:“陈群?杀猪的,我跟他结交?拉倒吧。”

又有人给他出主意:“那荀彧、赵稚长呢?去碰碰运气?”他还是看不上,嘴一撇:“荀彧那样子,跟吊丧的似的;赵稚长就是个厨子,有啥好见的?”

不过祢衡也不是谁都看不上,他有两个好朋友,杨修和孔融。他曾拍着胸脯说:“这辈子我就服孔融和杨修,剩下那些人,全是庸碌之辈,不值一提。”

孔融和杨修吧,也是那种自视甚高、说话不过脑子的人,最后都让曹操给办了。祢衡跟他们混,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孔融觉得祢衡是个人才,得给朝廷效力,就给汉献帝写了篇《荐祢衡表》,想推荐他去做官。

曹操听孔融老提祢衡,有点好奇,打算召见见。祢衡倒好,说自己得了“狂病”,死活不去。不去就算了,他还当着曹操使者的面把曹操一顿骂,曹操当时脸都绿了,想杀他的心都有了。但曹操转念一想,祢衡也算是个名人,杀了他名声不好,只好把这口气咽下去了。

后来曹操听说祢衡会击鼓,就让他去当鼓手。

有次曹操请客,让鼓手表演。轮到祢衡,他连衣服都没换,上去就敲了一曲“渔洋曲”,鼓打得又急又悲,在场的人听得眼泪都下来了。

敲完,祢衡径直就往曹操那儿走。旁边的小吏吼他:“你穿成这样见丞相,是不想活了吗?”祢衡眼皮都没抬,当众就把衣服全脱了,光着身子站在曹操面前,慢悠悠地穿上鼓手的衣服,这才大摇大摆地走了。

祢衡这位三国名士-为何让所有的汉末诸侯都嫌弃他 (三国里祢衡是谁)(图1)

曹操在原地看完了全程,后来跟人苦笑:“我想羞辱他,反让他给羞辱了。”

祢衡回去后,孔融气得够呛,骂他:“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干出这种丢人的事!”骂完又劝他赶紧去跟曹操道歉,争取宽大处理。

祢衡答应了,结果到了曹操军营门口,他倒好,穿着短衣短裤,头上缠块布,手里拿着根三尺长的木杖,一屁股坐下就开始骂。

曹操彻底炸了,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跟捏死只麻雀似的。听说他徒有虚名,我打算把他送给刘表,你看怎么样?”

曹操哪是真不想杀他,就是想借刘表的手除掉他。

祢衡到了荆州,刘表不明真相,以为真得了个宝贝,对他特别好,啥重要文件都得经过他手。有次祢衡外出了,刘表让别人先草拟了份文书。等祢衡回来,一看别人干了活,气得把文书摔地上,刘表当时就吓得不轻。

祢衡这性格,把刘表的部下全得罪光了。刘表也受不了了,把他送给黄祖,想借黄祖的手除掉他。

祢衡这位三国名士-为何让所有的汉末诸侯都嫌弃他 (三国里祢衡是谁)(图1)

黄祖一开始也挺欣赏祢衡,让他管文书。祢衡干得还行,还跟黄祖的儿子黄射处得不错。

有次黄射请客,有人送了只鹦鹉。黄射就给祢衡敬酒,让他写篇关于鹦鹉的赋。祢衡二话不说,提笔就写,一气呵成,写出了篇传到现在的《鹦鹉赋》。

后来黄祖在一大船上请客,祢衡又犯老毛病了,当众顶撞黄祖。黄祖一开始没吭声,结果祢衡竟然指着他的鼻子骂:“你个死老头!”

黄祖可是有名的暴脾气,哪受得了这个,当场就炸了,让人把祢衡拖出去砍了。

祢衡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这岁数死了确实可惜。但话说回来,他这死是必然的。没死在曹操手里,没死在刘表手里,最后栽在黄祖手里,不冤。

祢衡这人吧,问题就出在不会做人。老话儿说“外圆内方”,他倒好,棱角比谁都锋利,走到哪儿都扎人,不碰壁才怪。他自己也拎不清,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其实呢?写文章,曹操父子仨甩他八条街;搞谋略,荀彧、陈群这些人,他根本比不了。就这性格,还不知道自己处在危险里,最后落得个二十六岁被杀,也不奇怪了。


上一篇: 他们分别是谁-死得最可惜的三国猛将 (有多少位财神他们分别是谁) 下一篇:为何会出现一个屯田两个铸钱-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经济政策如何 (为何会出现一个远隔万里的爱人呢)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