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为何被刘备却拒之门外-堪比诸葛亮的三国谋士 (陈登为什么离开刘备)
说到陈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刘备十分敬仰陈登的人品和才能,刘备之所以错失陈登乃形势所逼,刘备被曹操击败逃离徐州投靠刘表,陈登没有跟随刘备离开徐州而投降了曹...
陈登这人吧,一提起他,三国迷脑子里大概会蹦出几个关键词。刘备对他那叫一个敬重,人品才能都服气。后来刘备被曹操揍得离开徐州,陈登没跟着跑,反而降了曹操——搁谁心里都得犯嘀咕吧?可刘备倒好,对陈登的态度一点没变。有回在荆州,刘表、刘备和一群名士聊天,有个叫许攸的(原文许戡,可能是笔误)抱怨陈登怠慢他,还顺带踩了几句,刘备当场就不乐意了,当着众人的面猛夸陈登,硬是让“求田问舍”这句成语从这儿冒出来。
说刘备错过陈登,其实也是时运不济,人力难为。刘备和陈登,本该能凑出一段“龙虎斗”,结果阴差阳错没成,三国里少了个好戏码,挺可惜的。陈登本事那么大,却没像诸葛亮似的干出番大事业,更遗憾了。“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话说的就是他吧?陈登确实被低估了,有谋略有胆量,可偏偏被情怀绑住了手脚。

他对徐州太执着了,舍不得离开,心里大概是“谁当徐州老大我跟谁”的套路。刘备得了他和徐州也没用,等刘备兵败跑了,他要么降了曹操,要么死守徐州。比起三国里那些狠角色,陈登谋略够,心不够狠——他和陈宫算是一类人。这么一看,陈登确实缺了点“四海为家”的野心。自古枭雄哪个不狠心?刘备跑路连老婆孩子都能扔下,刘邦跑起来能把儿女踹下马车,李世民更狠,亲兄弟都杀。陈登是广陵本地豪强,为了家族利益不跟刘备走,说到底是他“炒”了刘备,哪有什么刘备拒绝他?
不过我记得陈登就当过一任广陵太守,说他是“顶级世家”可能有点过了。到底是谁“炒”谁,见仁见智吧,反正两人最后是分道扬镳,结果都一样。糜竺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和陈登没法比,你得懂三国那会儿的“士族”概念,跟印度的种姓制度似的,糜竺和陈登压根不是一个level。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最后才接了,这事也挺有意思。
陈登文武双全,武能带着少量兵力打跑孙策孙权,保住地盘;文能治理州郡,路不拾遗,百姓安居,比诸葛亮也不差多少。武庙里确实有让人佩服的儒将,但非得比个高下就没意思了。陈登政绩和战功都不少,可惜死得早。要是和诸葛亮同期去世,谁敢说自己比谁强?刘备起点低,曹操是官宦子弟,孙权是军阀世家,刘备白手起家能混到和他们一个水平,虽然最后输了,其实已经挺牛了。
陈登还特喜欢吃鱼,而且吃得特别猛。刘备的哥哥刘虞特别爱惜鱼,两人因为吃鱼闹掰了,刘备说了陈登几句,结果被他一顿臭骂,从此绝交,不再往来。《三国志》里记着这事呢。网上太多文章写得好像所有人才都想投靠刘备,结果都被他“躲”开了——其实刘备是错过了牵招、田豫、陈登,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后得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也算值了。

刘备一辈子起于微末,爱才惜才,可自己身份太低,没人把他当回事。早期遇到田豫,后来又碰上牵招,都阴差阳错分开了,这段交情最后还刻在牵招的墓碑上。他曾经因为别人侮辱陈登当场发怒,这事还被辛弃疾写进词里,“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陈登是地方大财阀,刘备那时候就像只“ST股”,除了个“皇叔”名头,啥实际业绩没有,陈登自然不可能在他身上下重注。
没想到这只“ST股”最后居然乌鸡变凤凰,涅槃重生了——当然这是后话。后来刘备在徐州被打跑,陈登一琢磨:跟着刘备天天颠沛流离,岂不是连生鱼片都吃不上了?干脆继续蹲在徐州。陈登是地方实力派,现实得很,别以为他对刘备死心塌地,他那是为地方利益服务。说白了,谁占徐州他就听谁的,不管是刘备还是曹操。
连陈群这种人都算地方派,也在刘备手下混过。当时的环境下,地方实力派都很现实,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跑,名声反正也不在乎,所以刘备不收他,其实也没错。这人小有实力,但真要收了麾下,说不定后患无穷。那个年代人心惶惶,想想现在这安稳日子,真挺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