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35年,大唐征服吐谷浑,将祁连山南北的河湟谷地与河西走廊全部纳入帝国治下,于是,下一个目标就是西域,西域,狭义上...

admin

大唐和草原霸主在西域的这盘棋,下得是真够精彩。635年,大唐刚收拾完吐谷浑,把祁连山南北的河湟谷地和河西走廊都划进了自家地盘。这时候,下一个目标,自然是西域。

西域这地方,狭义点说,就是敦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那片沙漠草原加绿洲;广义点看,差不多就是今天的新疆和中亚那几个“斯坦”。说白了,就是块地理上挺割裂的地方。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虽然地方大,但西域从来就没出过统一的大帝国。为啥?地理条件不允许。天山、锡尔河一划,北边是草原,连着蒙古高原,是游牧地;南边是沙漠绿洲,连着河西走廊,是定居区。所以北边的草原多半被北方游牧帝国吞并,南边的绿洲又撑不起一个统一国家,结果就是小国林立,谁也吃不掉谁。

大唐要控制西域,最先撞上的就是天山南麓这几个小国——从东往西数,高昌、焉耆、龟兹。这三个国不仅家底厚,还正好卡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想不管都不行。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01.一战灭高昌:唐军还没到,国王先吓死了

不管是高昌、焉耆,还是后来的龟兹,谁都不敢跟大唐硬刚——国家太小,真打不过。大唐呢?只要这些国乖乖听话,通道畅通,也懒得跑那么远去打仗。但问题就出在这儿:西域还有个西突厥。

高昌国在西突厥的撺掇下,开始拦阻西域各国来唐朝贡的使者,还打焉耆、伊吾这些唐朝的“小弟”。李世民派人去问罪,让高昌王麴文泰到长安解释。结果麴文泰装病不去。这下好了,大唐直接出兵,灭国战打响了。

高昌国觉得自己稳赢: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离西突厥近,互相都懂;大唐离自己7000里,中间还隔着2000里沙漠——唐军就算能过来,也累得没力气打仗了。这算盘打得挺响。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但大唐就是出兵了。

639年,李世民让吏部尚书侯君集当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从长安出发,经瓜州、沙州,到伊吾扎营,造攻城器械。又让契苾何力当葱山道行军副大总管,从酒泉出发,经居延泽,联合薛延陀,沿天山北路打可汗浮屠城。

《姜行本纪功碑》说牛进达的右军15万、萨孤吴仁的左军15万——按这说法,唐军至少50万,因为还有侯君集的中军、契苾何力的突契联军,加上薛延陀的骑兵。不过这碑就一个,不敢全信。但高昌灭国才俘虏八千多户、不到四万人,唐军规模肯定小不了,这是灭国战。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李世民下这么大的决心,唐军又这么能打,加上大唐的威名和武器代差,高昌国基本凉了。

唐军还没到,麴文泰直接吓死了——这心理素质,真不行。他儿子麴智盛继位,想守城,结果侯君集大军一到,攻城器械“飞石如雨”,城都守不住,只能开城投降。高昌就这么没了。大唐在那儿设了西州,又在交河设了安西都护府。

西突厥当然要来救。这大哥一直想做大,小弟遭难,哪能不管?但西突厥大军走到可汗浮屠城(现在乌鲁木齐),一看唐军这么猛,根本不敢打,直接投降了。

02.两征焉耆:安西都护府三千兵,就能让你服

焉耆在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边,挨着塔里木盆地。高昌打焉耆的时候,大唐出兵算是救了焉耆。按理说,俩国应该关系不错。

可还是西突厥。高昌被灭,焉耆就成了西突厥下一个拉拢的对象。

焉耆反水了,大唐只能再出兵。

644年,安西都护郭孝恪上书请征焉耆。八月,李世民让郭孝恪当西州道行军总管,带着三千步骑兵去打。

这次出兵规模比灭高昌小多了。因为大唐已经在高昌设了安西都护府,打击半径不是从长安算,而是从西州算。主要靠西域驻军和属国部队,不用跑几千里远征,目的也不是灭国,就是让你服。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唐军还没出发,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的三个弟弟就跑到西州投降了。郭孝恪让龙栗婆准当向导,连夜渡过城外盐沼,天亮爬上城墙,突然进攻,斩了七千人,活捉了焉耆国王。

战后,郭孝恪让龙栗婆准管焉耆,然后退兵。

可唐军刚走,西突厥援军就来了。突厥人抓了龙栗婆准,还派五千骑兵追唐军。结果郭孝恪回头一打,在银山把追兵打跑了。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但焉耆还是被西突厥控制了。突厥人阿史那处那把持着焉耆国政,后来还派使者来大唐。李世民觉得这是挑衅,把使者骂了一顿。西突厥吓得不敢直接占焉耆,焉耆就立了龙栗婆准的堂兄龙薛婆那支当国王,但这人还是依附西突厥。

所以,大唐只能再打一次焉耆。

03.终战灭龟兹:焉耆、龟兹,一起收拾

龟兹是西域大国,在焉耆西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重镇,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

龟兹国是汉朝的旧国,都城在白山南边一百七十里,东边离焉�九百里,南边离于阗一千四百里,西边离疏勒一千五百里,西北离突厥牙帐六百里,东南离瓜州三千一百里。

647年,白诃黎布失毕当国王后,不朝贡了,还打邻国,彻底依附西突厥,挑战大唐的西域秩序。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648年,李世民让阿史那社尔当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当副大总管,郭孝恪当安西都护,征调铁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浑的军队十多万人,打龟兹。

打龟兹,必须先过焉耆。唐军先灭了焉耆北部的处罗、处密二部,焉耆王龙薛婆那支跑了,被追上俘虏。大唐立了他弟弟当国王,焉耆成了唐朝的藩属国。

搞定焉耆,唐军打龟兹腹地。高昌和焉耆都是几千人的规模,龟兹居然派了五万人,在多褐城跟唐军决战。

唐将韩威先假装败退,龟兹全军追击。韩威和曹继叔汇合后,回头反击,大败龟兹军,追了八十里。龟兹王退守都城伊逻卢(现在库车北)。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当年十一月,唐军主力攻下伊逻卢,龟兹王又退到拨换城(现在阿克苏东)。唐军追了四十天,在闰十二月破城。

破城后,唐军和龟兹军还在打,安西都护郭孝恪战死。后来曹继叔、韩威打败龟兹丞相那利的部队,斩首三千。那利又集结天山北部的万余大军来夺拨换城,曹继叔主动出击,斩了八千多。那利单骑逃跑,被龟兹降兵抓住,送给唐军。

拨换城打完,龟兹各城投降。大唐在那儿设了龟兹都护府,西域彻底被震住。

05.草原三国演义,还剩最后一个对手

灭了东突厥后,薛延陀在长城以北称雄,西突厥在天山南北横行,大唐收拾完吐谷浑,势力也伸到了草原。

草原上,大唐、薛延陀、西突厥,三方来回掰扯,焦点就是天山南麓的西域诸国。

李世民懂草原的规矩,所以在草原问题上,大唐处处占优。靠薛延陀帮忙,唐军灭了高昌,建了安西都护府,把钉子钉在了西域。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紧接着,目标就锁定了薛延陀。646年,唐军灭了薛延陀汗国。647年,在薛延陀和铁勒诸部设了“六府七州”。

龟兹之战后,大唐草原全定,西域全定,下一个目标,就是西突厥。

解除北方威胁,得灭薛延陀;彻底解除威胁,得控制西域;彻底控制西域,就得跟西突厥硬碰硬。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灭了薛延陀,大唐开疆到叶尼塞河;打了西域,出兵万里。这么远打仗,是不是穷兵黩武?

中国虽然安定了,但忘了打仗,百姓就危险了。

李世民懂草原,也懂打仗。所以他能在中国安定和威慑四方之间找到平衡。就算北方万里征战、西域万里征战,还有打西南、打高句丽,大唐不仅没被拖垮,反而越打越强。

原因就是中原和草原的矛盾停不下来。就像诸葛亮说的,事情停不下来,待着和跑着,劳费都一样。出兵万里和守长城,反正都得面对中原和草原的矛盾。与其守着长城总被劫掠,不如万里征战让四方都怕。

大唐是少有的不修长城的朝代。

大唐与草原霸主的较量!三战结束唐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 (大唐和草原)(图1)

元朝不修长城,因为没褪去草原的底色;清朝不修长城,因为周旋了草原、西域和高原。源自北魏的大唐,早就没了草原底色——北魏时期就开始修长城了。至于周旋草原,清朝能靠雪域高原的信仰资源,但大唐那时候不行。李世民给草原讲“天可汗”的故事,已经很难得了。除此之外,只能不停地打。在他那个时代,生存空间都是打出来的。

但也就只有李世民能拿捏好这分寸,后世的皇帝们,要么打得太狠把国力耗光,要么怕打仗被别人当鱼肉,都差了意思。


上一篇: 他们分别是谁-三国时期死得最可惜的五大猛将 (有多少位财神他们分别是谁) 下一篇:一人曾骗走曹操兵马-盘点三国时期三大神秘人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