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到了什么-三国演义-皇太极从-袁崇焕的死与之有何关系 (我从什么中学到了什么)
明末时期,皇太极曾用,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打败了袁崇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自从明朝初年问世后,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在...
明末那会儿,皇太极居然拿《三国演义》里的招儿,把袁崇焕给整死了,这事听着邪乎吧?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自打明朝初年出来,就火得一塌糊涂。不光中原汉族人爱看,连关外的满族都抢着学,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对皇太极他爹努尔哈赤,那更是本“兵法秘籍”。
努尔哈赤就特爱看这书,打了一辈子仗,常从里头学招儿。他儿子皇太极也一样,看得比他还上头,尤其是从里头学了不少用兵的鬼点子。最绝的是,他还真把书里的情节给搬出来了,成功除了当时最让他头疼的对手——袁崇焕!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了后金。为了报他爷爷、爹被明军误杀的仇,他先写了“七大恨”,誓师反明。接着连续跟明朝干架,萨尔浒之战五天就干翻了十几万明军,辽沈之战又赢,明朝在东北的统治眼看就要玩完。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带着十万八旗军杀向辽西,一路势如破竹,锦州、松山轻松拿下,直扑宁远城下。谁承想,宁远城成了他不败神话的终点。努尔哈赤从二十五岁起兵,打了四十多年仗,就没输过,结果在宁远不仅伤亡惨重,自己还受了重伤,没多久就嗝屁了。
守宁远的明军统帅,就是那个后来把皇太极愁得直挠脚心的蓟辽督师——袁崇焕。第二年,皇太极又带兵来打,照样被袁崇焕揍回去。从那以后,凶悍的八旗军一提袁崇焕名头就头疼。可这么个能打的猛将,最后居然被明朝自己给弄死了!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带着八旗军和蒙古骑兵,绕开袁崇焕的山海关,从蒙古钻空子,突破长城,打下遵化,直逼北京。袁崇焕在山海关接到消息,立马带着九千人马,两天跑三百多里,抢在皇太极前头到了北京城下,扎营广渠门外。
皇太极本来正得意呢,结果一抬头就看见袁崇焕的兵,当时就懵了,还以为袁军从天而降。后金军本来士气就有点泄,跟明军在广渠门、左安门外打了一仗,谁也没占着便宜。皇太极这下慌了,北京城下有袁崇焕守着,攻不进去,万一明朝援军再来了,自己就得交代。
没办法,他琢磨了个损招——用反间计。皇太极熟读《三国演义》,里头的门儿清。当时正好抓了两个明朝太监,杨春和王成德。他让人把太监押到德胜门外看紧,然后晚上派俩后金将领在隔壁聊天,故意大声说袁崇焕已经跟皇太极勾结好了,要一起打北京,事成之后有赏。俩太监听得一清二楚。
十一月二十九日,皇太极故意留个破绽,让太监跑了回去。俩太监一见崇祯,立马告状说袁崇焕私通后金,要谋反。当时朝里大臣也有不少人信,觉得袁崇焕就是故意放清兵入关的,跟着一块儿骂他通敌。
十二月初一,崇祯叫袁崇焕进京,说要“议军饷”,结果袁崇焕一进城,就被抓了,直接扔进锦衣卫大狱。第二年七月,崇祯就以谋反罪把他凌迟处死了。据说京城百姓恨袁崇焕“通敌”,还花钱买他肉吃,一代名将,落得这么个下场,想想都让人唏嘘。
其实这反间计,就是皇太极从《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里抄的。要说这招儿也不算多高明,漏洞一堆,可崇祯偏偏就信了。曹操当年看蒋干偷回来的信,勃然大怒杀了蔡瑁、张允,结果人头落地就后悔了,知道中计了。崇祯呢?把袁崇焕关了一年多才杀,到死都没明白自己是冤枉的,整个明朝末年都没人替他喊冤。
这场阴谋过了一百多年,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朝统治稳当了,才正式给袁崇焕平反,说他确实是死在皇太极反间计里,没通敌。这时候天下人才知道,袁崇焕死得多冤,多可惜!
皇太极这招儿,真是一石三鸟:除了袁崇焕这个眼中钉,报了杀父之仇,还让明朝军队心寒——“残害忠良,立功何用?”不少人干脆弃甲投降,把明朝给分化了。一个小小反间计,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明史·袁崇焕传》里都写着:“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一本演义小说,里头虚构的故事,几百年后居然搅动了历史,罗贯中当年写的时候,怕是没想到自己编的故事,真能害死个大将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