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怎么就和陈友谅打起来了-元朝都没有被推翻 (朱元璋怎么就位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陈友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363年8月30日,明太祖朱元璋调兵20万支援洪都,与此同时,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担心腹背受敌,同样率领着60万水军进驻鄱阳湖,与朱...
1363年8月30日,朱元璋带着20万兵马去救洪都,这边陈友谅也带着60万水军杀到了鄱阳湖,俩人就这么杠上了,一打就是36天,这就是后来有名的鄱阳湖水战。
不过话说回来,那会儿可是元朝末年,天下乱得跟一锅粥似的。朱元璋和陈友谅吧,都是穷苦出身,但当时都已经是混得响当当的农民起义军头头了。而且俩人最早都跟着红巾军,打的旗号都是“推翻元朝统治”。

这就让人纳闷了:元朝那时候虽然快不行了,但地盘还是人家的,军队也不算弱啊。为啥朱元璋和陈友谅先打起来了?要知道,朱元璋后来建立明朝,光清剿元朝残余势力就花了快30年,搞了八次北伐。这么看,他俩在鄱阳湖打得热火朝天,不就跟内耗似的?万一让元朝捡了便宜,岂不是亏大了?

其实当时的元朝,压根就当不成那个“黄雀”。为啥?因为元朝朝堂内部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乱得像一锅粥。朝廷里头两支比较大的势力,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俩人从1360年开始就在山西一带掐架,抢地盘,仇深得没法化解。虽然元顺帝中间调和过几次,但没用,反而越打越凶。
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他爹察罕帖木儿1362年被人刺杀后,他接了手,直接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卷进了朝廷党争。更麻烦的是,元顺帝还挺偏袒孛罗帖木儿,王保保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只能联合跟元顺帝不对付的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后来的元昭宗)。这么一来,元顺帝和皇太子两边几乎打平了,谁也奈何不了谁。

你想啊,元朝自己人都打成这样了,哪还有功夫管南边的朱元璋和陈友谅?俩人打得越狠,就越没机会被元朝收拾。说白了,这俩人打架,其实是躲过元朝打击、统一南方的最好机会。

再说说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俩人,有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虽然都是红巾军出来的起义领袖,但俩人的想法差远了。
陈友谅这人,史书说他“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说白了就是性格多疑,喜欢用权术控制手下。朱元璋呢,就完全不一样,他到处招揽人才,走的“广积粮,缓称王”的路子,挺踏实的。

光是这个政治观念的差别,俩人就不可能联手抗元。再加上陈友谅早就自立汉王,还打过应天、洪都,在他眼里,朱元璋就是统一南边的绊脚石。朱元璋这边也把陈友谅当成了头号敌人。
所以嘛,既然俩人没法合作,又赶上元朝自己乱腾腾的,那只能靠分个胜负来决定谁能统一南方,降低跟元朝的实力差距。说白了,要么你死,要么我活,就这么简单。

也就有了朱元璋和陈友谅的这场生死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