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到底有多有才-古代状元是经天纬地的吗 (状元到底有多厉害)
对古代的状元之才,到底多有才,都有哪些传世经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据统计,自隋朝实行科举制以来,到清朝末年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无数人因此而出将入相,这可谓是晋升天梯,...
古代的状元到底多有才?这事儿一直挺让人好奇的。科举制从隋朝到清朝,一千三百多年里,出了无数举人、进士,但状元只有七百七十七个。万里挑一,确实不容易。
不过话说回来,状元真不一定是学问最大的,有时候也得看运气、看门路。唐朝那会儿流行“行卷”,除了答卷得好,还得会搞点“骚操作”——说白了就是找人打招呼、走后门。
就说王维吧,考进士那会儿,先找张九龄,帮不上忙,又跑去求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李范把他引荐给玉真公主,公主宴会上听他弹琵琶,一眼相中,硬是把原定的状元张九臬给挤了,换成王维。可跟他齐名的孟浩然,就没这么好运了,托人没托对,一辈子没考上。

北宋那会儿,宋祁、宋庠兄弟俩都去考,本来弟弟的卷子更好,该当状元,结果章献皇后说弟弟不能在哥哥前头,状元就给了哥哥宋庠。还有苏轼,明明是状元坯子,愣是因为欧阳修避嫌,成了第二。
虽说状元不一定是顶尖高手,但真本事还是有的。像王维,诗画双绝,官也做到尚书右丞,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到现在谁不会背两句?

唐朝的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美的句子。南宋的文天祥,《正气歌》《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忠肝义胆。明朝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听着就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