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擅长谋略的皇子-宁王朱权为何让朱棣非常忌惮 (说到最擅长谋事的成语)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却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徐达、常遇春及刘伯温等一批牛人誓死追随,从而建立大明王朝,另外,朱元璋身体素质过人,一生共有42个孩子,其中儿子就有26个,在古代帝王之中名列前茅...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穷得叮当响,但人格魅力是真的顶,愣是拉拢了徐达、常遇春、刘伯温一帮牛人跟着他打天下,硬生生建了个大明王朝。这人身体素质也绝了,一辈子生了42个娃,儿子就占了26个,在古代帝王里也算能生的一批。朱元璋儿子里,朱标和朱棣名气最大。朱标是嫡长子,各方面都挺拔尖,一开始就被立为太子,可惜命太短,没熬到登基。朱棣就更不用说了,性格和能力跟朱元璋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最后还真坐上了皇位。不过要论最会玩谋略的皇子,那还得是宁王朱权,连朱棣都挺忌惮他的。

朱权是洪武十年生的,在兄弟里排第十七,比燕王朱棣小了快二十岁。封地在大宁(现在内蒙古赤峰宁城县),位置挺靠北的。朱元璋把他放那儿,不是随便安排的,是觉得这小子有本事,信得过。
明朝藩王实力都挺猛,朱权手里有多少兵呢?《明史》里说“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都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就这实力,跟朱棣差不了多少,而且他个人谋略还在朱棣之上呢。

建文帝一上来就削藩,动作也挺狠,接连削了好几个藩王的兵权。柿子捡软的捏,一开始他没动宁王朱权和燕王朱棣,毕竟这俩不好惹。朱棣那性格,让他乖乖交权肯定不可能,直接扯起“清君侧”的大旗,跟侄子公开叫板了。
朝廷怕朱权和朱棣联手不好对付,就下旨让朱权进京面圣。朱权琢磨来琢磨去,不想像其他藩王那样被瓮中捉鳖,干脆抗旨不遵(朝议恐权与燕合,使入召权,权不至,坐削三护卫)。虽然他对建文帝削藩不满,但也没帮朱棣的意思,两边都不得罪,等着看呢。

后来朱棣亲自跑宁王府,还提前在城外埋伏了精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朱权对四哥朱棣那是热情招待,一点没起疑心,临走还送到城外,结果中埋伏了(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
经这么一遭,朱权也没别的路可走了,家眷都在朱棣手里,只能跟着四哥混了。朱棣当时拍胸脯保证:“事成,当中分天下。”意思就是要是成功了,天下一人一半。结果朱棣真当上皇帝后,把这话忘了,只给了朱权南昌一块地,还天天防着他。
朱权心里肯定憋屈啊,但又不敢表现出来。为了打消明成祖的猜忌,他开始研究戏曲、黄老之术,这么着才得以善终,活到七十一岁。几十年后,他第四代孙子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结果被王阳明轻松平了,宁王的爵位和封地就这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