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曾是明朝的兵部尚书-为何松锦之战后就投降清朝 (洪承畴晚年)
说到这个叫洪承畴的,他原本是明朝的兵部尚书,在明末的时候农民起义也是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在松锦之战之后就投降于清朝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于清朝呢?那么最后洪承畴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月,洪承畴听说朝廷援军到了,派了6000人马夜袭清军,结果被揍得惨败。松山被围了快半年,城里粮食早就吃光了,松山副将夏承德直接请清军进城,拿儿子当人质投降。三月,清军夜攻,松山破了,洪承畴和巡抚邱民仰被俘,总兵曹变蛟这些将领全死了。洪承畴一被俘,锦州守将祖大寿就带着人投降了,塔山、杏山也很快丢了,明军的锦宁防线算是彻底没了。

洪承畴被俘后,直接绝食好几天,死活不降。皇太极派了所有能说会道的人去劝,全被他骂回来了。皇太极还不死心,让最得宠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去试试,看看他是不是真宁死不屈。范文程去了,洪承畴一顿咆哮,范文程也不提劝降的事,就跟他聊闲天,还偷偷观察他。聊天时,房梁上掉下来块灰,落在洪承畴衣服上,他一边说话一边把灰掸掉。范文程啥也没说,回去跟皇太极汇报:“承畴死不了了,一件破衣服都这么爱惜,更何况他自己呢?”皇太极听了范文程、张存仁他们的建议,对洪承畴特别好,恩宠得很。第二天,皇太极亲自去太庙,洪承畴站着不跪,皇太极还嘘寒问暖,看他衣服单薄,直接脱了自己的貂裘给他披上。五月初五,洪承畴跟着祖大寿这些降将,正式举行了投降仪式,在皇太极面前磕头称臣。

那他为啥最后还是降了呢?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洪承畴是个正经儒学出身的大学士,学问大得很,啥“礼仪廉耻”都懂,不可能兵败被俘、命都快没了的时候,突然被个少妇迷住,乖乖投降。
再一个,他官当得那么大,当时社会三妻四妾正常,他愁没美女?可他只有一妻一妾,发妻李氏一直在老家伺候老母亲(顺治六年才进京团聚),只有个侧室刘氏跟着。洪承畴根本不是好色的人,不可能快死了还为女人投降。
还有,庄妃是皇太极的妃子,皇权最大,皇太极怎么可能让庄妃去色诱洪承畴?这不扯呢。
洪承畴降清后,帮着清朝打天下,立了不少功劳。顺治十六年(1659年),他年纪大了,眼睛也快瞎了,回京养身体。顺治死了,康熙继位,69岁的洪承畴因为皇帝猜忌,自己主动辞了官。康熙答应了,给了他个世袭轻车都尉的爵位。康熙四年(1665年),73岁的洪承畴病死了。朝廷追赠他少师,谥号文襄,还赐了块御碑葬在京师。到了乾隆年间,编《贰臣传》,乾隆觉得他是叛明降清的,把他列在贰臣甲等,写进了《清史·贰臣传》。
说起来也够惨的,在汉人眼里,洪承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汉奸;可清人呢,觉得帮他们稳江山的功臣是个二心臣子,非得把他编进《贰臣传》里。

洪承畴应该是有后人的,只是史料里没写。那个时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是真没后人,历史上肯定得提一笔。
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军打下昆明,云南平了。洪承畴上奏说云南这地方偏远,少数民族多,不好管,得留兵驻守,顺治就让吴三桂当平西王留在昆明。他又看云贵地区穷得叮当响,请求朝廷拨钱赈济穷人,建议先别急着打逃到缅甸的桂王余部,让战乱后的云贵慢慢安定下来,生产恢复。八月,洪承畴因为年纪大、眼睛也快瞎了,请求回京;第二年正月,奉命解任回京调理。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儿子玄烨(康熙)即位。这时候洪承畴69岁,还当着大学士,但觉得挺孤独,五月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争论了好久,最后才给他个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的世职,能传四代。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十八日,洪承畴死在自己家里,享年七十三岁,朝廷按规矩赐了祭奠,谥号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