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投降清兵是因为陈圆圆吗-吴三桂当初深受崇祯重用 (吴三桂投降清朝原因)
你真的了解吴三桂投降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导语,吴三桂是明末清初引起时代变换的重要人物,他的父亲是明朝锦州总兵吴襄,他的舅舅是明朝末年的大将祖大寿,明朝崇祯年间吴三桂受到明政府重用,...
吴三桂投降清朝这事,网上吵了这么多年,真就冲冠一怒为红颜?别闹了,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他当时到底咋想的。
明末清那会儿,吴三桂可是个大人物,他爹吴襄是明朝锦州总兵,舅舅祖大寿也是大将。崇祯年间他受重用,守着山海关这北边屏障,结果没多久李自成就把明朝给端了。
1644年吴三桂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还是引清军入关了。1678年秋天病死的。他这一辈子,崇祯对他挺看重,是明朝重臣,为啥最后非要降清,背个“汉奸”“叛臣”的骂名呢?

1644年3月李自成带着农民军打进北京,崇祯急眼了,赶紧把山海关的吴三桂叫回来勤王,还封了他个平西伯。吴三桂带着50多万人往关里撤,日夜赶路。半个月到山海关,突然听说北京丢了,崇祯上吊了,吴三桂当时就懵了,大明都没了,还打啥?干脆停那儿观望,等出路。

吴三桂本来不想降清啊,他是明朝重臣,也是汉人士大夫,之前清军招降,他可没少拒绝。可现在大明没了,前后李自成和清军夹着,进退两难,到底为啥最后引清军入关呢?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真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原因挺多的。
首先,他爹吴襄那套“明哲保身”的思想,影响太深了。崇祯二年,皇太极打北京,袁崇焕没顶住,崇祯直接把袁崇焕抓了。吴襄和吴三桂看着忠心耿耿的袁崇焕落得这下场,怕惹祸,带着一万多人撤了。那年吴三桂才17岁,正是学东西的时候。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吴襄带四万人去支援,半路被清军截了,惨败,他又自己跑了。吴三桂看着爹这么干,心里肯定有数:保命要紧。

再一个,早先降清的明军将领,一个劲劝他。崇祯五年,山东登州的孔有德,本来是毛文龙的部下,后来哗变,跑后金去了,皇太极对他可好,封恭顺王。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觉得明朝快不行了,也早投了清。1643年,祖大寿念着甥舅情,想让吴三桂也有条活路,还把他俩的来往信件交给皇太极。皇太极一看,吴三桂有点动摇,亲自写信劝他,机会别错过。这些劝降,让吴三桂心里直打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李自成把他爹一家三十多口都杀了!李自成起义时喊“均田免赋”,听着挺好,可他手下人干的事太狠,撤出北京前,把吴襄全家都杀了。这仇不报?吴三桂彻底怒了,为了报仇,直接跟清军合伙打李自成,把他灭了。打完这仗,吴三桂就成了清政府打抗清力量的工具。

明朝大势已去了,吴三桂肯定想着自保。降清的好处摆在那儿,他又摇摆不定。李自成那边统治得乱七八糟,还杀了他全家三十多口,这些事儿凑一块,他只能投了清朝,为了报仇雪恨,管不了那么多了引清军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