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知府需要任职多久才能升为巡抚-知府晋升到底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知府和巡抚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

admin

知府和巡抚这俩官,很多人可能分不清,或者只听过名儿不知道具体是干啥的。先说知府,也叫太守,古代的一个地方官职名,说白了就是州府里最大的官,管一摊事儿。东汉末年那会儿,州从监察区变成行政区,州一把手叫“州牧”,掌管一州的军民。

后来到了隋朝,州一把手叫刺史或者太守;唐宋的时候,才正式设立了和知州平级的府级官,叫“知府事”。元朝废了府设路,明朝又把宋制大致恢复了,“知府”这才正式成了地方官职名。清朝沿袭明朝的制度,知府是从四品。从四品听着不算特别高,但作为州县的表率,统治者觉得“如知府其人,则能察吏以安民,于地方实有裨益”。顺治帝还说过,“知府乃吏治之本,若尽得其人,天下何患不治?”

知府需要任职多久才能升为巡抚-知府晋升到底是什么样的(图1)

《皇朝政典类纂》里写着,知府得“掌一府之政,宣理风化,平其赋役,听其诉讼,以教养万民。凡阖属吏,皆总领而稽核之”。翻译一下就是,知府当一府之长,不光得教化老百姓,还得断案子、收税、管科举,把朝廷要的钱粮赋税按时收上来报上去。名宦傅寿彤就是通过这个渠道当上南阳知府的,还当了两次。京察一等是官员考核的高标准,得清廉、有才、勤政、年富力强、称职才行。比如曾五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就是以京察一等外放升任的。

知府需要任职多久才能升为巡抚-知府晋升到底是什么样的(图1)

知府上任前,还有个程序叫“谢恩请训”,就是得给皇帝谢恩。皇帝召见时会给点“重要指示”。顾嘉蘅就被道光皇帝召见过,道光让他“不可与世沉浮”,还要“宽猛相济”。顾嘉蘅把这当成座右铭,好几次写进诗文里。雍正也赐过官给李根云,说他“因其伶透,着暗记名补青州”。

知府需要任职多久才能升为巡抚-知府晋升到底是什么样的(图1)

知府的升迁和知县不一样,知县干满没过错就能升部员(这叫“俸满升部”),知府主要靠皇帝提拔和地方考核。一般升道员(正四品)或者盐运史(从三品)。赵秀玲在《论清代知府制度》里提到,“雍正用人不拘成例……自雍正元年一至三月,就有5名知府擢按察使。”看来政绩好的知府,升按察使还挺常见的。于成龙、刘墉、胡林翼都是这么升上来的。

知府需要任职多久才能升为巡抚-知府晋升到底是什么样的(图1)

雍正朝官员双向任职挺频繁,知府升京官的机会也不少,主要看业绩考核。王志明在《雍正朝京官与地方官双向任职分析》里说,“知府迁任京官,为数43人,他们一般任职员外郎。”赵秀玲也说了:“清代知府很少有直升中央部院堂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人事制度循序渐进、投资递升的特点”。

知府需要任职多久才能升为巡抚-知府晋升到底是什么样的(图1)

这么算下来,知府升到按察使需要多久呢?按资历递升,知府先升道员,道员再升按察使。这两步各得不少于两个任期,也就是6年,大多得9到12年。所以循序来的话,知府升按察使少说12年,多则20多年。当然,要是皇帝直接提拔,时间就短多了。

知府需要任职多久才能升为巡抚-知府晋升到底是什么样的(图1)

从按察使到布政使,再到巡抚、总督,这时间就短了。清代总体来看,三年甚至一年就能升。比如于成龙,从福建按察使升直隶巡抚就用了两年。

知府想升巡抚,一般得13到30年。这里面,道员以前在地方干6到12年,后来在京官至少7年,中间可能还穿插着京官和地方官互调,具体时间就因人而异了。

知府需要任职多久才能升为巡抚-知府晋升到底是什么样的(图1)

最后得说,升迁这事儿,可能会被特殊情况打断。最常见的就是“守制”。封建王朝讲究以孝治天下,官员父母、祖父母去世,得回家守孝三年,清朝也一样。守制期间得先解职,期满后进候补队伍重新安排,一来一回最少耽误三四年。所以偶尔有官员想请皇上别让守孝(这叫“夺情”),但在那时候的人看来,这是不孝,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上一篇: 明朝清官况钟-死后被百姓称况青天-从出身低贱的书吏做到知府 (大明清官况钟) 下一篇:张居正为明朝做了很多事-为何晚年却奢靡淫乐呢 (张居正为明朝续命)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