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满清八旗是如何产生的-满清八旗到底是什么 (满清八旗是如何灭亡的)

满清八旗到底是什么?满清八旗是如何产生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我们知道,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分为八旗,而关于皇帝选妃、子弟成婚等事情,基本上也都是在八旗内部挑选合适的人,用来保持所...

admin
满清八旗到底是个啥?怎么来的?估计不少人都听过,但具体可能说不明白。今天就掰扯掰扯。 清朝那会儿,满清统治者分了八旗,皇帝选妃、子弟结婚基本都在八旗内部挑,说是要血统纯正。但看多了八旗,还是迷糊:八旗到底是个啥?各自谁说了算?要是说八旗像八个大家族,那旗主咋换代的? 满清八旗是如何产生的-满清八旗到底是什么 (满清八旗是如何灭亡的)(图1) 满洲八旗的旗主都由爱新觉罗氏掌握。具体说,就是努尔哈赤和他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有些人说八旗分满蒙汉,共二十四旗,但蒙八旗和汉八旗没独立旗主,归满旗旗主管。 至于旗主咋更迭,这事儿挺复杂,得慢慢说。 两旗时代 最早的八旗制度,没后来那么复杂,就旗主和佐领两级,而且哪有八个旗,就一个旗!努尔哈赤起兵后,先整了个旗,啥颜色不清楚,可能是黑的。后来灭了附近一堆部落,又组了个新旗,颜色也不太清楚,可能是红的。他就把原来的黑旗交给了亲弟弟舒尔哈齐,自己带新建的红旗,后来红旗改成了黄旗。最早的八旗雏形就出来了——俩旗,俩旗主:努尔哈赤和他弟舒尔哈齐,当时人称“二酋”。 《满文老档》里说,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各自带的属人、阿哈一样多。这两个旗的颜色没准谱,但推算下来,努尔哈赤的旗色应该是黄旗,舒尔哈齐的可能是黑旗,后改成蓝旗(据说黑旗晚上不好分,改蓝旗了,具体啥时候改的,还不好说)。 三旗时代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灭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达部,把哈达部的人编成一个旗,让长子褚英和哈达首领吴尔古代一起管。这哈达部的旗是白色的,就是正白旗的由来。没多久,褚英把吴尔古代给踹了,自己当旗主。同时舒尔哈齐的正蓝旗扩编,新人封给了次子代善,所以代善当时是正蓝旗里的“小旗主”。 这时的三旗旗主是:正黄旗——努尔哈赤;正蓝旗——舒尔哈齐,代善(小旗主);正白旗——褚英。 四旗时代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正蓝旗旗主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正蓝旗格局就变了。 划重点了啊!正蓝旗里,原来舒尔哈齐的佐领,一大半归了他次子阿敏;剩下的没给阿敏的,划给了代善。代善原来在正蓝旗的人马,加上新给的,脱离正蓝旗,独立成个新旗,红色,后来屹立二十多年的正红旗就是这么来的。 正红旗成立后,就有四旗了。此时的四旗旗主:正黄旗——努尔哈赤;正蓝旗——阿敏;正白旗——褚英;正红旗——代善。万历四十二年(1611年),努尔哈赤把长子、正白旗旗主褚英也幽禁了,正白旗又变。正白旗大部分佐领给皇太极,剩下部分给褚英长子杜度。皇太极成了正白旗旗主,杜度是“小旗主”。 这时四旗旗主:正黄旗——努尔哈赤;正蓝旗——阿敏;正红旗——代善;正白旗——皇太极,杜度(小旗主)。 满清八旗是如何产生的-满清八旗到底是什么 (满清八旗是如何灭亡的)(图1) 八旗时代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把四旗扩成八旗。自己的黄旗分成正黄、镶黄,自己亲自带;代善的红旗也分成正红、镶红,代善和他儿子们带(代善儿子岳托、硕托都是镶红旗的小旗主)。原蓝旗旗主阿敏成了镶蓝旗旗主,人马没变;正蓝旗旗主换成了努尔哈赤五子莽古尔泰,他弟德格类当小旗主。正白旗旗主还是皇太极;镶白旗旗主是原来正白旗的小旗主杜度,努尔哈赤还把七子阿巴泰塞进镶白旗,和杜度一起管(阿巴泰也是小旗主)。 额外说一句,当时的八旗旗子估计没图案,就纯色旗。四镶旗是后来才在中间加条龙,我们现在看到的八旗样式,是1622年之后才定下来的。 这时的八旗旗主:两黄旗——努尔哈赤;两红旗——代善,岳托、硕托(小旗主);正白旗——皇太极;镶白旗——杜度,阿巴泰(小旗主);正蓝旗——莽古尔泰,德格类(小旗主);镶蓝旗——阿敏。 努尔哈赤晚期的八旗变动 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按女真“嫡长子继位,嫡幼子继承财产”的传统,把三个嫡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弄进自己带的两黄旗,把两黄旗拆分,分别封给他们当小旗主。当时两黄旗一共60个佐领,正黄旗15个给阿济格,15个给多尔衮;镶黄旗分出15个给多铎,剩下15个努尔哈赤自己带。他还立下遗嘱,等他死了,自己带的15个镶黄旗佐领也归多铎。相当于阿济格是正黄旗旗主,多铎是镶黄旗旗主;多尔衮没位置,就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给多尔衮腾镶白旗。结果这调动还没完,努尔哈赤突然没了。皇太极瞅准机会,赶紧让儿子豪格抢了没旗主的镶白旗。这下皇太极父子就占了俩白旗。 再说一句,这次分封后,正黄旗分给阿济格和多尔衮,镶黄旗成了努尔哈赤唯一亲领的旗,所以镶黄旗就成了八旗的头旗。老问八旗之首是哪个?看到这就知道了——镶黄旗。 皇太极时期的八旗变动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这哥们儿挺狠,为了打压不服他的,对八旗搞了三次大调整。 第一次——两黄旗和两白旗互换。简单说,皇太极的正白旗、豪格的镶白旗,和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两黄旗对调。因为皇太极是后金大汗,他觉得黄旗只有大汗才配用,所以逼着多尔衮三兄弟和自己对调旗色,显自己“正统”。注意,这次只换旗色,两白旗换两黄旗(衣服颜色对调),两黄旗换两白旗(衣服颜色对调),旗主下面的人没动。 第二次——镶蓝旗旗主换人。永平之战后,阿敏(舒尔哈齐次子)逃回关外,皇太极借此机会整肃他,召集大臣贝勒定了十六项大罪,削去旗主之位,圈禁在家。镶蓝旗赏给堂弟济尔哈朗,济尔哈朗也是舒尔哈齐儿子,镶蓝旗没啥异动。 第三次——两黄旗和正蓝旗混编。天聪六年(1632年),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病逝,小旗主莽德格类继位,莽古尔泰的佐领由他儿子继承(小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德格类病死,有人告发莽古尔泰、德格类一门谋反,皇太极趁机剥夺他们旗权,没收正蓝旗。吞并后,皇太极把正蓝旗八个佐领给儿子豪格,三个给镶黄旗小旗主阿巴泰,加强镶黄旗实力,削弱正蓝旗凝聚力。没多久,他把正黄旗一半和正蓝旗一半捏合成新正黄旗,剩下一半捏合成新镶黄旗,自己亲自带。镶黄旗归皇太极后,原镶黄旗旗主豪格带着佐领改当正蓝旗旗主,原镶黄旗小旗主阿巴泰也成了新正蓝旗小旗主。 调整后八旗旗主:两黄旗——皇太极;正蓝旗——豪格,阿巴泰(小旗主);镶蓝旗——济尔哈朗;以上是皇太极嫡系。正红旗——代善;镶红旗——岳托,硕托(小旗主);两红旗保持中立。正白旗——多铎;镶白旗——阿济格,多尔衮;两白旗和皇太极暗中较劲。 多尔衮时期的八旗变动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他和皇太极一路货色,掌权后也大吞其他旗。第一次调整——两白旗混编。皇太极死后的两个月,多尔衮仗着有权有势,没收了亲弟弟多铎在正白旗的15个佐领。他本来就有15个,收了多铎的,就有30个,整旗实力。然后他把镶白旗和正白旗对调,自己当正白旗旗主,多铎换到镶白旗。镶白旗本来有阿济格,没参与换旗,多铎过来当旗主,阿济格成了小旗主。 第二次调整——两白旗和正蓝旗混编。争储后,多尔衮和豪格结仇,为了整死豪格,下了血本。顺治五年二月,把豪格打大狱,没收正蓝旗(还抢了豪格小老婆)。没收后多尔衮没交给顺治,以“等归政再给皇上”的名义私吞了。顺治六年,镶白旗旗主多铎病死,多尔衮把两白旗和正蓝旗混编。原来豪格的正蓝旗佐领,和多铎、阿济格的镶白旗佐领对调。对调后新镶白旗没旗主,多尔衮自己当,加上正白旗,他就成了两白旗旗主。新正蓝旗由阿济格、多铎次子多尼、阿巴泰三子博洛、四子岳东四人管,多尼佐领最多当旗主,其他三个是小旗主。另外正红旗旗主代善同年病死,他儿子镶红旗旗主硕托三年前被处死(岳托死后硕托继任),所以两红旗旗主也换了:正红旗是代善儿子满达海,镶红旗是岳托孙子罗科铎。这一通折腾后,八旗旗主变成:两黄旗——顺治帝;两白旗——多尔衮;正红旗——满达海,勒克德浑(小旗主);镶红旗——罗科铎,尼堪、硕塞(小旗主);正蓝旗——多尼,阿济格等人(小旗主);镶蓝旗——济尔哈朗。 满清八旗是如何产生的-满清八旗到底是什么 (满清八旗是如何灭亡的)(图1) 八旗旗主的最终确定 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折腾二十多年,八旗早就不是当年的样了。比如正白旗旗主本来是褚英,结果被努尔哈赤弄死,人马给皇太极和褚英儿子杜度。八旗建立时杜度调到镶白旗,褚英的人马变成镶白旗。后来努尔哈赤给多尔衮挪位,把杜度挪到镶红旗,褚英一系又调到镶红旗。变来变去,早不是原来的八旗了。 多尔衮死后,顺治秋后算账,又大调了一次。第一步,没收多尔衮两白旗,正白旗整旗收走,和两黄旗成“上三旗”。第二步,镶白旗(原豪格正蓝旗佐领)给豪格儿子富绶。第三步,顺治迁怒阿济格,夺爵治罪,他的人马分给正白、镶白、正蓝三旗。从此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说法:上三旗皇帝直接带,下五旗由豪格、济尔哈朗、代善、阿巴泰、多铎、褚英后人带。 具体说:正黄、镶黄、正白——皇帝;镶白旗——豪格后人;正红旗——代善后人;镶红旗——岳托、硕塞、褚英后人;正蓝旗——阿巴泰、多铎后人;镶蓝旗——济尔哈朗后人。 康熙继位后,为了削弱诸王对下五旗的掌控,推行都统制度,让都统取代旗主。都统是朝廷派的流动官,不世袭,旗主的权力基本被夺走。康熙还把皇子分封到下五旗当小旗主,继续分化,比如雍正当过镶白旗小旗主,他儿子洪昼还当过正蓝旗大旗主。这政策一直延续到道光,才把八旗完全控制在皇帝手里。


上一篇: 满清八旗的旗主权力有多大-他们都多厉害 (满清八旗的旗子) 下一篇:满清八旗的旗主有多牛-和珅看到都要让三分 (满清八旗的旗子)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