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牧民族困扰中原3000年-乾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古代游牧民族有哪些)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游牧民族和中原,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自古以来,我国就常常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他们完全是马背上的民族,凭借其机动性总是打劫一番就扬长而去,自先秦时期,我国就长期遭受游牧民...
说起古代游牧民族和中原的关系,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今天就随便聊聊这个事儿。其实啊,从很早开始,咱们中原就老被北边的游牧民族折腾。这些人真是马背上的民族,骑着马跑得飞快,瞅准机会就打劫一波,然后一溜烟跑了,让人追都追不上。
早在先秦那会儿,游牧民族就老来捣乱。他们居无定所,骑着马来去如风,抢了东西就跑,真让人头疼。想当年商朝的妇好王后亲自去征伐巴方,齐桓公搞尊王攘夷,秦始皇修长城挡着,汉武帝更是全国动员打匈奴,虽然打赢了几次,但这些游牧民族就跟野草似的,除了一茬又一茬,根本断不了根。
到了清朝,北边的主要麻烦是噶尔丹汗国。康熙虽然把噶尔丹给平了,但疆藏和西伯利亚南边的游牧民族还是闹腾得不行。特别是噶尔丹的侄子噶尔丹策零(原文是噶尔丹零策,这里按原文),把准噶尔搞得特别强盛,地盘一直扩张到疆藏和西伯利亚南部。
不过啊,这个让我们头疼了几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最后居然被那个总被调侃“只会游山玩水、谈情说爱”“一无是处”的乾隆皇帝给解决了。
“康乾盛世”那会儿,贯穿始终的大事就是跟准噶尔打仗。从康熙刚上台就开始打,一直打到乾隆二十五年,清朝三代皇帝的心血都耗在这上面了,跟草原上的准噶尔死磕。康熙为了打赢,搭进去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好多士兵的命,最后让众叛亲离的噶尔丹兵败身亡。
但噶尔丹死了,准噶尔可没完。他们的继承者一个接一个地折腾,最后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把新疆和西藏大部分地方都占了,地盘有500多万平方公里,那时候清朝其他地方加起来才700多万,差点跟清朝平起平坐。
所以说,康熙在位那会儿,其实没把准噶尔彻底解决,就是他们扩张的时候压一下,结果人家过会儿又起来了。
到了雍正,对准噶尔也没啥好办法。就这么几十万人的准噶尔,愣是成了人口两亿多的大清国的心腹大患。
但准噶尔问题最后真彻底解决,是在那个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手里,这点谁都没法否认。
乾隆对付准噶尔的那套,确实挺高明的。
乾隆十年,准噶尔内部因为噶尔丹零策(同上,按原文)死了乱成一锅粥,各个派系抢着当老大,打得不可开交。有个叫阿睦尔撒纳的,抢权输了,就跑来归顺了清朝。乾隆一看,机会来了,跟这帮人打了上百年,该做个了断了。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被阿睦尔撒纳背叛了一回,但还是派大将出征准噶尔,把整个天山地区都拿下了。剩下的人还在负隅顽抗,乾隆这才明白,这帮游牧民族根本没法驯服,干脆下令斩草除根,这就是准噶尔人被灭族的前因后果。
准噶尔人战斗力真不是吹的,男女老少都是天生的战士。清朝花了三代人一百多年,都没能彻底剿灭他们,每次打仗都死伤无数、耗费巨大,就知道他们多能打了。
其实准噶尔全盛的时候,连老带小也就不到一百万人。就这么个让康熙都头疼的准噶尔,怎么就栽在乾隆手里了呢?论战斗力,康熙手下的八旗兵刚入关,也是能打仗的;论谋略,“灭鳌拜、平三藩、定台湾”的康熙,明显比乾隆强多了。
乾隆却走了条不一样的路,用了个独特办法对付准噶尔:“一座喇嘛庙,能抵十万兵。”
原来啊,准噶尔后期战斗力不行,跟他们的信仰关系很大。作为漠西蒙古的一支,他们信藏传佛教。信了教之后,就开始大修豪华寺庙,又大又漂亮,里面养着好多不干活儿的喇嘛,把准噶尔的财力都快掏空了。
而且准噶尔本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是常态,但修了好多寺庙后,他们开始围着寺庙定居,出现了集市和城镇,生活方式全变了。
其实乾隆二十二年的大胜,真跟清朝部队关系不大,主要是当时准噶尔人里闹起了瘟疫和天花,特别严重。乾隆的部队到天山的时候,准噶尔人已经被瘟疫折腾得差不多了。
以前游牧民族部落太分散,很难爆发大规模瘟疫。比如成吉思汗打到欧洲那会儿,欧洲黑死病那么厉害,他们基本没受啥影响,就是因为他们游牧,住得分散。
但乾隆年间,准噶尔信藏传佛教太厉害,喇嘛庙成了人群聚集地,游牧民族分散的特点没了。人一多,瘟疫就传开了。乾隆的部队到天山时,准噶尔人已经被瘟疫死得差不多了,乾隆这波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以前他们分散住,病毒传不开,抵抗病毒的经验几乎没有。后来开始群居,病毒一传一大片,他们根本没办法,这对游牧民族来说真是想都想不到的事儿。
所以乾隆后来总结平定准噶尔时,才说“一座喇嘛庙,能抵十万兵”,这话还真是有道理。不管怎么说,乾隆彻底灭了准噶尔汗国,把疆藏地区正式划进了大清,中国的版图一下子大了很多。
不过直到现在,天山地区都不怎么信佛教了,这也是因为准噶尔人死绝了,新的势力成了这儿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