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变化-明朝与安南国在洪武期间的关系如何 (有啥变化?)
大家好,说起明朝与安南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十月,大将军徐达、常遇春率领的北伐明军攻克元大都,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仓皇出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就此终结,收到捷报之后的朱元...
明朝和安南国这俩,大伙儿应该都不陌生吧。1368年10月,徐达、常遇春北伐打下元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算是彻底翻篇了。朱元璋收到捷报,心情倍儿爽,接下来就得琢磨咋跟元朝的藩属国处好关系——毕竟对中原王朝来说,挨得最近的两个藩属,一个是后来的朝鲜,另一个就是安南(今越南中北部)。今儿就唠唠洪武年间,明朝和安南这俩关系咋起起落落的。
朱元璋在位31年,安南国王跟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拨又一拨,先简单唠唠这几位:陈日煃(裕宗,前国王儿子,病死的);陈日熞(昏德公杨日礼,陈日煃他哥的养子,被臣子杀了);陈叔明(艺宗,陈日煃他弟,退位当太上皇还掌实权,病死的);陈煓(睿宗,陈叔明他弟,打占城时战死的);陈炜(废帝,陈煓儿子,被权臣胡季犛废了还杀了);陈日焜(顺宗,陈叔明儿子,也被胡季犛废了杀了)。
1368年12月,朱元璋派了个叫易济的知府去安南下诏。老朱在诏里先说了说自己咋上位的,然后告诉安南:想和平共处,就认我当正统。当时的安南国王是陈日煃,早先就听过朱元璋的名头,现在大明势头正猛,他哪敢怠慢?赶紧派了少中大夫同时敏这些人去南京朝贡,还请册封——安南对内自称皇帝,对外可一直只认中原王朝当老大,现在请册封,就是认明朝当正朔。
1369年6月,安南使团到南京,朱元璋挺高兴,封陈日煃为安南王,给了驼纽涂金银印,还派翰林侍读学士张以宁、典簿牛谅跟着使团回去办册封礼。可惜陈日煃没等到册封,1369年5月就先走了,传位给他哥恭肃王陈元昱的儿子陈日熞。10月,张以宁他们到安南地界,陈日熞派人来接,想赶紧办册封礼。这张学士是福建人,前元进士,人送外号“小张学士”,特较真。他说:“皇帝原先封的是陈日煃,他人都没了,得重新请封,我可不能自己定。”陈日熞没办法,只能派杜舜钦跟牛谅回南京请封,张以宁就在安南等着。
1370年4月,杜舜钦他们到南京报丧,说陈日煃没了。朱元璋挺重视,这是第一个认明朝正统的藩属国国王啊,他亲自换上素服在西华门见杜舜钦,还写了祭文表达痛心,接着派翰林编修王廉去安南册封陈日熞。当然老朱也没忘敲打安南,让王廉顺道去祭拜汉伏波将军马援庙——马援当年征讨交趾(安南前身),威风着呢。
1372年,安南又派使者阮汝霖来朝贡,礼部主事曾鲁一看表文,署名国王从陈日熞变成陈叔明,觉得不对劲,赶紧上报,还把阮汝霖叫来问。阮汝霖不敢瞒,说陈日熞死了,现在是陈叔明当国王。朱元璋一听就火了:“这帮岛夷咋这么狡猾?”直接把阮汝霖他们赶回去,不让朝贡了。其实啊,陈日熞是陈元昱的养子,原名杨日礼,他继位后想改回“杨”姓,陈朝宗室不乐意,就把他杀了,陈叔明才上位。
1373年1月,陈叔明又派使者来谢罪请封。朱元璋才不信陈日熞是病死呢,他觉得陈叔明是篡位,所以只同意陈叔明代理国事,不正式册封。陈叔明没被封上,挺尴尬,就以自己老了为由,让弟弟陈煓代理国事。后来陈煓请明朝定朝贡年限,朱元璋让群臣议,大家说“古时候诸侯三年一大聘”,所以规定安南三年一贡,别老来。可安南哪愿意?1376年,陈煓又派使者来试探,朱元璋直接说:“三年一贡定了,别老来!使者就派三五个人,贡品也别太厚,有诚心就行。”
1379年,礼部尚书朱梦炎定了出使安南的规矩:使者到边境,安南得提前派人准备;使者到公馆,国王得亲自带官员来迎,鼓乐仪仗齐全;进王府正堂,国王得率众官行五拜三叩头礼;使者走中道,坐席使者坐左边,国王坐右边——总之,大明使臣得是最尊的。
占城在越南南部,跟安南是世仇。占城入贡时跟朱元璋告状,说安南打它,朱元璋赶紧下诏让俩人停战。可俩人背地里还打,明朝使者路过安南都困了两年。朱元璋没派兵去管(当时忙着对付北元和云南),就写信告诫陈叔明:“别打了,好好养民,不然要遭报应的。”其实老朱心里门儿清,陈叔明在他面前那点小九九,早看穿了。
1388年,安南国王陈炜被权臣胡季犛废了还杀了,国内乱套。朱元璋虽然不管内政,但直接断了朝贡:“这帮人弑君废立,不伺候了!”后来陈叔明死了,朱元璋对安南使臣说:“这老东西当年篡位得国,还杀了前王,不义!不许去吊丧。”胡季犛后来干脆把陈朝宗室全杀了,等朱棣上台,就找借口把安南给灭了——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