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不担心他们造反-朱元璋杀的功臣和贪官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朱棣)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明朝官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家相信这就一个神话,毕竟中国历史上起步最低的两个开国者,一个是朱元璋,一个教员,而朱元璋的学问还不如教员,毕...
说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家应该都挺熟悉的吧?这人简直就是个活生生的草根逆袭神话。中国历史上起步最低的开国皇帝,掰着指头数也就俩:一个朱元璋,一个教员。不过教员好歹在北京念过书,接触过外面的新思想,朱元璋嘛,学问可能还不如教员呢。那问题就来了,他为啥敢这么杀功臣、杀贪官?就不怕没人帮他干活了?不怕底下人造反吗?这事儿啊,还真得从他怎么一步步当上皇帝说起。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每个新朝代刚建立那会儿,都会冒出来一堆牛人。战国时候的诸子百家,秦末汉初的刘邦、韩信、项羽,唐朝初期的那些猛将,基本都这路数。那时候的皇帝,就算想杀功臣,也往往因为人手不够,没法治理天下,只能先把这事儿往后放放。但明朝不一样,朱元璋杀的功臣和贪官可真不少,关键是,这些被杀的人里头,还真没几个敢造反的,这就邪门了。

先说说武将为啥不造反。这些武将啊,大部分都不在朝廷里当官,跟其他朝代的功臣不太一样——别人都占了政府要职,他们呢?虽然也有封号,但没封地啊!就算想造反,没人给钱给粮,那不是找死吗?所以武将们基本不会选这条路。

再说说文官,这就更简单了。在朱元璋眼里,文官这玩意儿,就跟韭菜似的,多如繁星,不值钱,随便杀。杀多少都有新的“韭菜”排队等着被割,跟现在有些工作岗位似的,人太多,工资再低也能招到人,所以根本不在乎。但武将就不一样了,那是得靠一场场仗打出来的宝贝疙瘩,大明开国后几乎每年都在用兵,没武将怎么行?怎么讨伐前朝余孽?所以朱元璋第一次大规模杀的人,大部分都是文官,也就是胡惟庸案。为啥先杀文官?因为武将他真舍不得啊!

朱元璋杀功臣,其实有两个关键时间点。第一次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因为支持胡惟庸谋反的事儿暴露了,跟着来了波大清洗。但这次主要是就事论事,还没到对功臣下死手的程度。真正对老兄弟们动手,是在朱标死了四年之后,直接干掉了近三分之二的功臣。而且他杀人也不是瞎杀,是有预谋的,分三步走,保证不会乱,也不会让人趁机造反。
第一步,先除掉新上位的官,也就是胡惟庸案。被杀的那些人,大多是靠着朱元璋的宠信才爬上来的,在朝廷里根基不深,甚至可以说,他们死了,那些老勋贵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造反?第二步,洪武十三年之后对勋贵的屠杀,先杀陈友谅的旧部,或者投降元朝的将领,而不是最早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红巾军兄弟。这样一来,接下来被杀的勋贵们也没觉得不舒服,反而会偷偷乐:“看吧,皇上还是向着我们这些老人。”那什么时候开始动最初的红巾军兄弟呢?洪武二十一年,平定北元之后。这时候朱元璋又封了一批新勋贵,这些新人看到老勋贵死了,心里美滋滋的——少了个竞争对手嘛。这操作,朱元璋的政治手段确实高明。

那文官和武将到底为啥不敢反呢?说白了,就是不敢。了解得越多,越觉得朱元璋这人让人绝望。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掰着指头数也就九个,从秦朝到清朝,1413年,平均157年才出一个能镇住一个时代的皇帝。朱元璋跟别人还不一样,刘邦身边还有韩信、项羽跟他斗,朱元璋呢?啥都没有,全靠自己。所以他是实打实的开国第一名将,什么明初大功臣名将、治世能臣,在他眼里都是小菜一碟。毕竟,最能打的是他,功劳最大的也是他。天下人都知道,跟他造反,那不是找死吗?比跟着他打天下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