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儿子们的关系都如此融洽-康熙为为什么会闹出九子夺嫡 (朱元璋和儿子朱标)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康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来,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都是决定一个朝代是否安稳的一大要素,连那些千古一帝们,都没法避免,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
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基本就是一个朝代稳不稳的关键。你看那些厉害的皇帝,像李世民、康熙,都躲不开这事儿,玄武门之变、九子夺嫡,闹得鸡飞狗跳。
一片乱象里,朱元璋父子却挺和睦,这就让人好奇了:为啥朱元璋和朱标处得好,康熙却闹出九子夺嫡?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太子能不能镇住场子。
皇帝是现在的老大,太子是未来的老大,所以太子得有老大的样儿,胸襟、气度都得拿捏住,简单说,就是能不能让兄弟们服气。
朱元璋很早就开始培养朱标,从小就把太子地位定得死死的,其他皇子从小就知道这事儿,非分之想自然就少了。康熙也差不多,早早立了胤礽当太子。

但差别就在朱标和胤礽身上。朱标这人仁厚,当大哥的样子十足,比如朱元璋要罚秦王朱樉,是朱标从中说和,才让朱元璋松了口。
这么个大哥,兄弟们威望高,说话管用,老爸也喜欢——虎毒不食子,哪个父母不盼着孩子们和睦?

反观胤礽,就太自私,一点太子风范没有。康熙第18子病死时,胤礽一点悲伤的样子都没有,连装都不装一下,气得康熙骂他:“绝无友爱之意。”
而且胤礽第一次被废后,他大哥胤禔居然跟康熙提议:杀了胤礽!你要是下不了手,我替你办!

不说康熙当时多火,就胤禔这话,就能看出胤礽多失败,根本镇不住!康熙还没死呢,兄弟间就要手足相残了。
不过这也得看是不是一母同胞。朱标、朱樉、朱棡,还有朱棣(这个有点争议),都是马皇后生的,亲兄弟。胤礽就惨了,都是同父异母。所以这一条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亲兄弟和异母兄弟,差别还是很大的!

再来看第二条,这其实才是关键!朱元璋最绝的是,给了朱标权力,让他早早就处理政务,但没给他独立的资格,也就是说,朱标身边没形成太子党。
这也有朱标的功劳,更看出他厉害,是父子俩平衡的关键。李世民和李建成,老早就拉帮结派了,但朱标身边有谁?几乎找不出具体的心腹。因为朱标做事,处处透着“正大光明”,所以他才敢跟朱元璋公开顶撞,哪怕朱元璋气得够呛。

但气过之后,朱元璋反而更信任他。朱元璋又不傻,知道朱标敢这样,是为公心,不是护着小圈子。这样的太子,别说兄弟了,大臣都服气。
康熙和胤礽就没这平衡。康熙就公开抱怨过胤礽,“所定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而且胤礽身边还出了索额图这种代表人物,这就是他敢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的底气——觉得自己翅膀硬了,老爸该让位了。

结党营私,哪个皇帝能忍?这威胁到他的位置了,康熙能不急?其实这是康熙没处理好,一开始没搭好父子间的平衡点,才闹出九子夺嫡!

还有一点,就是其他皇子的能力问题。
立太子这事,一直有“立长”和“立贤”两种说法。立长讲秩序,立贤看能力。立长是常规操作,除非有皇子明显比太子强,不然争不起来。
朱标身后有朱棣,但论能力威望,朱标直接碾压他,所以朱标在时,朱棣老实得很,等朱标没了才敢蹦跶。胤礽身后有四爷八爷,但胤礽论能力比不过后来的雍正,威望又几乎没有,康熙一看这不行,只能走立贤的路了。

说白了就是让皇子们自己卷,谁厉害谁上,九子夺嫡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