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作为明朝皇家陵园-里面为什么有一座太监陵墓 (明十三陵里面)
你真的了解明朝太监陵墓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十三陵,是大明王朝的皇家陵园,在这里埋葬着十三位大明朝的皇帝,但是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却是这座皇家陵园里竟然还有着两座太监的陵墓,其中一座陵...
你真了解明朝太监陵墓吗?明十三陵,埋着十三位皇帝,但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儿居然还有两座太监的陵墓。其中一座主人是谁已经说不清了,另一座的主人,却是崇祯朝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这名字,你可能听过,但背后的故事,得好好说说。
今天就来聊聊王承恩墓背后那段末代王朝的悲歌,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崇祯十七年,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这时候是真的走到头了。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正往北京杀过来,崇祯身边,就只剩下一个心腹太监——王承恩。
满朝文武,早对这腐朽的王朝死了心,李自成还没到,就作鸟兽散,各逃各的。只有王承恩,从头到尾都守在崇祯身边。
李自成大军快杀到北京时,王承恩这个太监,居然当了兵马提督,亲自上阵督战,还亲自放炮、厮杀。可大明这大厦,眼看就要塌了,他一个人哪能撑得住?

闯军杀进北京,王承恩跟着崇祯逃到煤山。崇祯已经万念俱灰,念叨着“诸臣皆误朕……”就在歪脖子树上吊了。王承恩对着崇祯的尸体拜了又拜,然后在旁边一棵海棠树上,也跟着自尽了。
几天后,李自成的人找到两人的尸体。李自成想笼络人心,就把崇祯葬在了他宠妃田贵妃的陵里,改名叫思陵——这也是十三陵里最小、皇帝和嫔妃合葬的陵。同时,他念王承恩对崇祯忠心,把他葬在了思陵旁边,让他能常伴主君。

后来清兵入关,顺治帝为了表彰他的忠贞,给他树碑立传,还亲自写了碑首“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康熙皇帝也下旨夸过他。

明代的太监,大多被写成大反派,但王承恩不一样,是太监里的正面角色。他不像郑和那样伟岸,但在晚明那个烂摊子下,这份忠诚,听着就让人肃然,又带着点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