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杨维桢听到朱元璋要招揽自己时-为何要逃跑 (杨维桢晚年自号)

杨维桢听到朱元璋要招揽自己时,为何要逃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放眼望去,朝堂上武...

admin

杨维桢听到朱元璋要招揽自己时,为啥要撒丫子就跑?这事儿挺有意思,不少读者都好奇,今天就唠唠这个。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当了皇帝。刚建那会儿,朝堂上武将一大堆,文官却没几个——毕竟打天下靠拳头,治天下得靠笔杆子。于是朱元璋下令各地推荐人才,这时候,有人推举了个元朝末年的名人,叫杨维桢。

没想到杨维桢一听说朱元璋要找他,立马收拾包袱跑路。朱元璋火了,派侍卫去追。半道上,杨维桢瞅准机会,对着一块牌匾故意念了三个错字,硬是从朱元璋眼皮底下溜了。

杨维桢听到朱元璋要招揽自己时-为何要逃跑 (杨维桢晚年自号)(图1)

提到杨维桢,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他有个外号,叫“铁冠道人”或者“铁笛道人”。熟悉金庸书的读者可能知道,《倚天屠龙记》里明教有“五散人”,其中也有个铁冠道人,不过那叫张中,跟咱们今天说的杨维桢不是一个人。杨维桢虽然也叫这外号,但他的故事可比小说离奇多了。

《明史》里说,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他家祖上好几代都是医生,曾祖父杨文修在宋朝可是全国有名的名医。杨维桢兄弟三个,为了让仨儿子专心读书,不受打扰,他爹在铁崖山的悬崖上修了个读书楼,里头堆了好几万本书,然后把梯子撤了,平时用辘轳吊饭上去。就这么着,杨维桢在悬崖上读了五年书,一次都没下来过。

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

杨维桢在爹这“特殊教育”下,能一天写上千字文章,诗词歌赋样样都行。

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杨维桢中了进士,当上天台县尹。他发现元朝对老百姓收的税太重,就多次上书让朝廷减税,朝廷不答应,他干脆以辞官相逼。这事闹得挺大,元朝怕天下乱,最后免了天台县三千税赋,但杨维桢也得罪了朝廷,十年都没升官。后来他干脆辞了职,在浙西一带游山玩水。

元朝快完蛋的时候,张士诚在浙西拉起队伍,久闻杨维桢大名,几次派人请他出山,杨维桢都没答应。张士诚求贤心切,派弟弟张士德亲自上门,杨维桢留了封信,直说张家将来“要么内部出事,要么外部遭祸”,然后拍拍屁股走了。

杨维桢听到朱元璋要招揽自己时-为何要逃跑 (杨维桢晚年自号)(图1)

朱元璋灭了张士诚,正式当上皇帝。当时朝里浙西的官员越来越多,有人说杨维桢诗词歌赋那是一绝,建议朱元璋请他来南京。朱元璋就派翰林学士詹同带着厚礼亲自去请,结果杨维桢直接拒绝了。《明史》里记载了他当时的话:“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

杨维桢为啥拒绝朱元璋呢?他说了句:“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翻译过来就是:我都快入土的老太太了,哪能再改嫁啊?

其实杨维桢的意思是:我以前给元朝卖过命,现在老了,忠臣不事二主,不想再给明朝当官了。

朱元璋听了肯定不高兴,心想:我请你当官,你还说“忠臣不事二主”,我堂堂明朝皇帝,还不如元朝?于是派了带兵器的侍卫去“请”他。杨维桢早料到这一出,赶紧收拾东西跑。路上,侍卫看见个书生,长得像杨维桢,就跟了上去。结果杨维桢走到一个叫“紫暘宫”的道观前,对着牌匾念“柴汤官”。侍卫一听懵了,嘀咕:“这人不识字,肯定不是杨维桢。”转头就去别处找了,杨维桢趁机抄小路溜了。

杨维桢听到朱元璋要招揽自己时-为何要逃跑 (杨维桢晚年自号)(图1)

洪武三年,杨维桢躲了三年,还是没躲过朱元璋的眼线,被人请到了南京。但他心里压根不想待,在南京待了110天,帮着编了几本书,就赶紧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虽然不乐意,但杨维桢名气太大了,也不好发作,只好让人送他回家。杨维桢当年底就病死了,也算善终了。

元末明初那会儿,隐士特别多。杨维桢以前在元朝当过官,最后选择躲江湖里。其实朱元璋刚登基那会儿,挺想干一番事业的,杨维桢不愿意来明朝,真不是看不上他,就是实在厌倦了官场这摊子事儿。


上一篇: 朱元璋为什么敢放权-朱标为什么被成为权力最大的太子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皇位继承人) 下一篇:他们的下场有很惨吗-当初和朱元璋争夺天下的人是谁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