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死后朱棣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朱标死后朱棣哭了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继承人,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和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要5个,所以朱元璋有很多的继承人,即使嫡长子朱标去世,朱元璋还有4个嫡子可选,尤其是嫡子中有文韬武略...
很多人对朱元璋为啥不传位给能打的朱棣,反而传给孙子朱允炆这事挺好奇的。
朱元璋儿子老多了,26个呢!跟马皇后生的嫡子就有5个,所以继承人选择挺多的。就算嫡长子朱标没了,还有4个嫡子可选,尤其是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战功赫赫,传位给他好像也挺合适的。那为啥朱元璋没选朱棣,反而选了孙子朱允炆呢?
传位给朱允炆吧,按理说得通,他是朱标的长子,朱标没了,皇位传给他也正常。但朱元璋可能忽略了一点:朱允炆性格有点软,他那帮儿子们大多是久经沙场的,未必真服他。朱元璋定朱允炆当储君的时候,皇子们中间其实已经有不满的声音了。
不过朱元璋也不是没考虑过朱棣,可就因为这3个原因,朱棣本事再大,也轮不到他当储君。

第一个原因,朱棣在朝里没人替他说话。从古到今,朝臣跟藩王走太近,皇帝肯定会猜忌,对自己不好,所以大臣们一般不敢跟藩王有太多来往。朱棣是藩王,镇守边疆,离南京老远,跟朝中大臣基本没啥联系。那自然替他说话的人就少了。支持他的大多是兄弟,可这些兄弟也都是藩王,各地镇守着,关键时刻在朝里说不上话。反观朝中大臣,大多数跟太子朱标关系好,都愿意为朱允炆说话。朱标死后,朱元璋其实提过朱棣,可大臣们反对,非要立朱允炆当太子。朱允炆性格仁慈,朱元璋也挺喜欢,在大臣们的提议下,最后就立了朱允炆。要是选储君的时候,有朝臣替朱棣说句话,说不定真能争个机会,可惜啊,没人替他出头。

第二个原因,朱棣的身份有点说不清。官方史料说朱棣是马皇后生的,也就是朱元璋的嫡四子。但好多人不信,觉得朱棣可能不是嫡子。他后来夺了皇位,为了让自己当皇帝名正言顺,就把生母改成马皇后了,这样就成了嫡子,有资格继位。其实他亲妈可能是朱元璋的碽妃。明朝那本《南京太常寺志》就写着:“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皆李氏所生,成祖则碽妃生”。近代好多研究历史的学者也通过研究,挺认同朱棣是碽妃所生的。这就麻烦了,朱棣很可能不是朱元璋的嫡子,那继承皇位的资格就没了。而且就算他是嫡子,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呢,秦愍王朱樉和晋恭王朱棡。按嫡长子继承制,朱标没了,秦愍王朱樉才是嫡长子,朱元璋该传位给他才对,轮不到朱棣。

第三个原因,朱元璋当时治理天下的思路。他打下大明江山后,想法挺明确的:皇帝得找个仁德的人来当,其他儿子就让他们镇守边疆,这样朱家王朝才能稳。他本来打算让朱标当皇帝,朱棣、朱权这些儿子当藩王,镇守边疆。朱棣他们主要防北边的蒙古和女真,责任重大,朱元璋不会轻易把他们调离北方封地。还有,中原王朝刚打完仗,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得有和平稳定的环境搞生产、发展经济。朱棣虽然能耐大,但主要是打仗厉害,他要是当了皇帝,说不定会继续穷兵黩武,对北边民族动武,这不利于大明稳定和经济恢复。朱元璋自己坐稳皇位后就开始杀功臣,就是想让内部稳当,国家别再打仗了。所以好战的朱棣,真不是他心仪的储君,仁德善良的朱允炆才是他想要的。
这么一来,这3个原因就让能力更出众的朱棣跟储君无缘了。可后来的事,也没按朱元璋想的来。朱元璋一死,朱允炆就开始削藩,惹出内乱,朱棣趁机攻破南京,把朱允炆的江山夺了。谁能想到呢,那个被说好战的朱棣,夺了皇位后也没穷兵黩武,反而认真治理江山,让大明进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