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不放过他-刘伯温已经告老还乡 (朱元璋为何不隐瞒做乞丐的经历)
当时刘伯温回到自己的老家,快活似神仙,归隐山林,结果就在这个时候,胡惟庸找朱元璋告了一幢,说刘伯温选了一块地,这个地方有王者之气,刘伯温想把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坟墓,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让刘伯温...
刘伯温回了老家,本该是快活似神仙,归隐山林的日子。结果胡惟庸突然跑去跟朱元璋告状,说他选的那块坟地有王者之气,刘伯温这是想给自己造龙脉啊!这事儿怎么传到刘伯温耳朵里的,说不准——可能是有人通风报信,也可能是朱元璋直接上门问罪,反正就是有人存心要逼他离开老家。刘伯温没办法,只能乖乖跑到南京去找朱元璋请罪,把事儿说清楚,之后再也没回过家。
这么一看,这事儿里唱主角的,其实就俩人:胡惟庸和朱元璋。我倒觉得,整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朱元璋在主导。
为啥这么说呢?胡惟庸和刘伯温本来就不对付,他要真想对付刘伯温,绝对不会用这种把人从老家逼回来的法子——一来等于在朝堂上公开树敌,二来明着得罪了对方,不死不休的局面都摆出来了。这哪是历史上那个做事滴水不漏、连朱元璋都难找把柄的胡惟庸能干出来的事?

这么折腾一圈,也就朱元璋干得出来。至于胡惟庸,顶多就是走个过场,或者说,当初上奏说刘伯温选了有王者之气的那块地的人,根本就不是他。
朱元璋为啥非要刘伯温回来?明摆着就是想对付日益崛起的胡惟庸。早些时候,朱元璋手里有几个人能互相制衡,比如李善长和刘伯温,李善长和徐达。可后来李善长回了老家,徐达渐渐退出权力中心,刘伯温也走了,朝堂上就剩胡惟庸一家独大。这人能力太强,做事又滴水不漏,朱元璋心里不踏实,更不想让天下姓了胡不姓朱。他得有人能站出来制衡胡惟庸,至少能抓住胡惟庸的错处留下把柄,刘伯温正好合适。

刘伯温本来就是言官,没实权,只负责出谋划策、纠察百官。而且他敢说话,当年朱元璋问谁能当宰相,他一口气把三个候选人全得罪了,可话句句在理。朱元璋特别倚重他,为啥?其他人走了还能抱团淮西勋贵,刘伯温走了就是闲云野鹤,再聪明也斗不过那些勋贵,更撼动不了朱元璋。刘伯温想在朝堂立足,只能死死抱住朱元璋大腿,朱元璋心里门儿清,既不会让他走——他是助力,也不会让他死——活着的刘伯温才有用,死了就啥价值都没了。
所以最后害死刘伯温的,还真就是胡惟庸,他有机会、有能力、有魄力。等明朝史书记这段事的时候,就把刘伯温被召回的锅全扣胡惟庸头上——反正你害死了刘伯温,我把朱元璋那口黑锅甩给你,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