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蔡襄为何被宋英宗罢免三司使之职-某些改革想法与皇帝相悖 (蔡襄为何被宋朝灭亡)

蔡襄在宋英宗朝正式被任命为三司使,只可惜他的改革想法与皇帝相悖,官职被免,蔡襄在朝中难以容身,于是出任杭州,但是半年不到母亲去世,蔡襄南归,又是半年多,蔡襄在家中去世,享年55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

admin

蔡襄在宋英宗那会儿当上了三司使,可惜他的改革想法跟皇帝合不来,官职被撤了。朝里待不下去,就外放去杭州,结果上任还不到半年,母亲没了,只能往南边跑。又过了大半年,蔡襄在家乡去世,享年55岁。

蔡襄为何被宋英宗罢免三司使之职-某些改革想法与皇帝相悖 (蔡襄为何被宋朝灭亡)(图1)

宋英宗刚继位,就正式让蔡襄当三司使。蔡襄写了篇《国论要目》,里面说了不少改革主张,像怎么挑官员、用人才、裁减冗员、分辨小人、整顿刑法、抑制兼并这些,想让国家富强兵强,可惜英宗没听进去。朝里待得憋屈,蔡襄就申请去外地,治平二年(1065年)出知杭州,还是先拜了端明殿学士才去上任的。

治平三年(1066年)十月,母亲卢氏去世,蔡襄护着灵柩往南归。可他在杭州待了还不到半年,母亲就走了——蔡襄对母亲特别孝顺,关于母亲,除了后来建的洛阳桥,还有个小故事。

据说早年在东京当官时,有次蔡襄办完公事走路回家,路上碰到个老太太,眉眼特别像他娘,就是看着年纪大不少。他上前打招呼,问了岁数,老太太说“我一百零二啦”。蔡襄一听,赶紧连连作揖,心里还念叨“但愿我娘也能活这么久”。

就算人到中年,母亲去世还是让他痛得受不了。按规矩得回家守丧,满头白发、走路都晃的蔡襄,离开杭州,又一次扶着棺材往南走。

都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对蔡襄来说,这趟南归,怕就是最后一次了。万般悲痛里,他安顿好了母亲的后事。母亲的突然离开,好像把蔡襄最后一点生命力也耗尽了。

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十六(就是公元1067年9月27日),蔡襄在蕉溪的家里过世了,享年五十六岁。朝廷追赠他吏部侍郎,后来又加赠少师。葬在枫亭铺头村的蔡岭。好友欧阳修给他写了《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蔡襄为何被宋英宗罢免三司使之职-某些改革想法与皇帝相悖 (蔡襄为何被宋朝灭亡)(图1)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他曾孙蔡洸替蔡襄向朝廷讨谥号,孝宗赐了“忠惠”二字。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在洛阳桥南街尾建了蔡襄祠。后来有人在墓前立了柱子,题着联:“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蔡襄可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字写得特别好,规矩里带着灵气,有晋唐那味儿,变化多端,真、行、草、隶四种字体都玩得转,各有各的好。欧阳修夸他“蔡君谟的字,当时没谁能比”,苏轼也说“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要挑毛病的话,就是大字稍微少了点气势”。

现存的《万安渡石桥记》算他大字里的顶尖作品;小楷里,《集古录序》写得飘逸洒脱,《荔枝谱》方正稳重,《茶录》刚劲端正,虽然风格不一样,但都抓住了精髓。蔡襄的著作后来编成《蔡忠惠公集》,乾道年间王十朋在泉州当官时,通过知兴化军傅自得找到个善本,刻印流传开了。

他祖先是光州人,后来搬到仙游(现在福建那边),又迁到莆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号忠惠。擅长正、行、草、隶书,还会飞白书,曾经用散笔写草书,叫“散草”或者“飞草”。当时人都说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上一篇: 为何却与其谈和并给予三十万岁币-宋朝本可以战胜辽国 下一篇:宋英宗即位之后-宋英宗是怎么对待曹皇后的 (宋英宗即位之后的历史)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