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宋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亲征之后使宋朝出现了什么转机 (宋真宗寇准澶渊之盟)

宋真宗从小生长在皇宫,养尊处优,从来都没有像他伯父父亲那样上阵杀敌,所以从亲征一开始,真宗就后悔了,但在寇准的坚持下,他还是登上了澶州北城的城墙,不管后人怎么评论真宗如何懦弱,但这个时候他做了他应该做...

admin

宋真宗这哥们儿,从小在皇宫里长大,养尊处优,压根没像他伯父父亲那样真刀真枪打过仗。所以一开始说要亲征,他心里估计早就后悔得不行了。但寇准死活劝他,最后他还是硬着头皮上了澶州北城的城墙。后人老说他懦弱,但这时候他做了该做的事,这点得认。

当象征皇帝的龙旗在澶州城头飘起来的时候,城里的将士们全炸锅了,呼喊声能传几十里,一下子士气就上来了。不过呢,太祖雍熙北伐那场败仗的阴影还没散去,赵光义本人也是身经百战,结果惨败而归,身上中了数箭,最后只能狼狈地回头看。真宗这时候虽然还有杨延昭这些人让辽人有点忌惮,但整体上宋朝已经转守势了,真宗自己也没法打包票能赢。他派人去问寇准咋办,结果一看,寇准居然还在那儿喝酒下棋,跟没事人似的,完全没觉得大敌当前,倒像是一次公费旅游。真宗一看这架势,心里大石头落地了,心想“寇准都这样了,我还担心啥”。

宋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亲征之后使宋朝出现了什么转机 (宋真宗寇准澶渊之盟)(图1)

说来也巧,上天好像还真没打算抛弃宋朝。澶州城下,辽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带着几十个骑兵来溜达,想看看城防。南京统军使,那可是辽国军队里的一把手,他穿着银铠甲,在一堆人里特别显眼,好像开封城已经是囊中之物了。这一切,城墙上的宋军看得清清楚楚。宋军里有个叫张环的小头目,哪管你什么统军使不统军使,看见敌人,二话不说就是床子弩招呼,“嗖”的一箭,不偏不倚,正中萧挞凛脑袋。当天晚上就嗝屁了。这下宋辽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萧太后一听这消息,当场就哭惨了,辽国那边也出了乱子,只能琢磨着求和的事儿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澶渊之盟”。

宋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亲征之后使宋朝出现了什么转机 (宋真宗寇准澶渊之盟)(图1)

要说澶渊之盟的毛病,也不是没有。北宋这江山本来就是武将打下来的,所以当皇帝的一直提心吊胆,建国没多久就搞“守内虚外,重文轻武”那一套。结果呢,冗官、冗兵、冗费这老三样一直甩不掉,社会矛盾越来越深。澶渊之盟签了之后,这矛盾更尖锐了,政府花钱跟流水似的,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跟辽打交道的时候,也总是矮一头,挺憋屈的。

宋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亲征之后使宋朝出现了什么转机 (宋真宗寇准澶渊之盟)(图1)

不过好处也有。至少北宋换来了几十年的安稳日子,跟辽那边边境贸易搞得红红火火。经济文化更是没话说,城里越来越热闹,宋词也发展得越来越好。两国打交道多了,辽那边封建化进程也加快了,民族融合得更深,对后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也算是个铺垫。

两国的交往增多,使得辽的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加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上一篇: 但是他的出名原因是什么-宋宁宗是宋朝比较出名的皇帝 (但是他的出名的英文) 下一篇:宋朝做和尚就相当于有了免死金牌-那么宋朝做和尚很容易吗 (宋朝做和尚就是打仗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