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唐朝宰相裴度的官印丢失后是如何解决的 (唐朝宰相裴度的因果故事)

唐朝宰相裴度的官印丢失后是如何解决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安史之乱后,唐朝繁荣不再,直到唐宪宗时期,曾短暂地出现一段中兴景象,史称,元和中兴,这是继,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

admin
唐朝宰相裴度,你知道他丢过官印吗?而且还是宰相的官印! 安史之乱后唐朝就没那么风光了,直到唐宪宗那会儿,才稍微缓过来点,有点“元和中兴”的意思。不过大家伙儿可能更熟悉贞观之治的房玄龄、杜如晦,或者开元盛世的姚崇、宋璟,但说到元和中兴的宰相裴度,知道的人可不多。

唐朝宰相裴度的官印丢失后是如何解决的 (唐朝宰相裴度的因果故事)(图1)

裴度可是中晚唐的大功臣,国家不行的时候,他硬是撑住了。他用了韩愈、刘禹锡、李愬这些能人,稳住了朝局。当了二十多年宰相,跟奸臣、宦官、藩镇斗了半辈子,有人说,唐朝安史之乱后能再撑一百多年,郭子仪算一个,裴度也算一个。但很少人知道,裴度这样的大宰相,曾经丢过官印。 裴度字中立,出身河东裴氏,不过小时候家里挺穷。有次路上碰到个禅师,说“你怕是要遭横祸”,他就开始拼命做好事。后来又遇到个禅师,说“你能当宰相”,他高兴坏了,就开始发奋读书。 唐德宗时候,24岁的裴度考中进士,进了官场。混了二十多年,终于当上宰相。这人正直,会用人,推荐李愬平了蔡州之乱,还引荐韩愈他们。刘禹锡被欺负的时候,他也护着。不过他从不举荐没本事的人,就算有才华,还得看人品。比如元稹,跟白居易齐名,是有才,但人品一般,裴度就一直没待见他。 裴度这辈子跟宦官、权臣斗了半辈子,能全身而退,除了得人心,还有点特别的智慧,比如他丢官印那次。 符印就是官员办公的信物,封建社会里,除了皇帝的玉玺,最大的符印就是宰相官印了。唐朝中后期官场乱,小吏为了私利偷印的事常有,没想到裴度的宰相官印也被偷了,府里幕僚吓得差点跳起来。

唐朝宰相裴度的官印丢失后是如何解决的 (唐朝宰相裴度的因果故事)(图1)

那天裴度家里来了几个朋友,晚上一起喝酒,有人趁乱把官印偷了。幕僚先发现,吓得不行,家里有客也顾不上,赶紧跟裴度说。结果裴度摆摆手:“先退下,别声张,明天自然有人还回来。” 幕僚简直不敢信,官印丢了多大事啊,赶紧找啊,晚了可就没了!他实在想不通裴度为啥不搜查,还让他别声张。 裴度知道印丢了,跟没事人似的,不管幕僚急得冒汗,继续跟客人喝酒。 喝到后半夜,客人都走了,幕僚突然跑过来,兴奋地说:“相爷,官印自己回来啦!”裴度笑了笑,好像早就知道一样。 幕僚还是不明白,问:“相爷,当时为啥不找官印啊?” 裴度的回答,让幕僚佩服得不行。他说:“胥吏偷印是为了伪造文书,用完了肯定要还回来。要是昨晚就搜查,把他逼急了,他怕被发现,说不定把印扔水里烧了,那就真找不回来了。”

唐朝宰相裴度的官印丢失后是如何解决的 (唐朝宰相裴度的因果故事)(图1)

裴度这么一说,幕僚一下子明白了,能不佩服吗? 然后裴度让多盯着这几天的公文,很快就抓到偷印的小吏。就这么淡定,轻松解决了丢印的事,这智慧,真不是盖的。 明朝的冯梦龙评价这事,说“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意思就是,裴度不是装淡定,是真聪明。这就是所谓的“智量”,智慧不够,度量就小,裴度这俩可都够大。


上一篇: 唐朝名将樊梨花是怎么看待五龙阵的-哈迷王坐朝议敌时 (唐朝名将樊梨花) 下一篇:她是如何用仙法捉宝同的-在唐朝名将樊梨花征西时 (她是如何用仙气形容的)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