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封侯拜将-他投降清朝后全家被杀 (封侯拜将什么意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施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施琅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经过实战经验检验的海战方面的军事专家,康熙时期曾带领清朝水师平定台湾,从而名垂青史,施琅曾经在许多文学作品...
今天聊聊施琅,这位清朝的海战名将,故事还挺曲折的。施琅这人,在咱们历史上算是个少有的、真刀真枪打过海战的军事专家,康熙年间带着清朝水师平了台湾,就这么名垂青史了。他在不少作品里出现过,比如《鹿鼎记》《康熙王朝》,形象五花八门,大伙儿应该都挺熟的。
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康熙皇帝眼光够毒,施琅这辈子可能就惨了。
顺治八年,郑成功要去救南明永历帝,施琅从军事角度觉得不靠谱,就反对。结果郑成功直接收了他的兵印。没多久清军打厦门,施琅带着几十个人硬是抢了回来,立了大功,结果郑成功就赏了200两银子,兵权也没还他。这时候施琅手下有个亲兵犯了死罪,跑去郑成功那儿躲着。施琅觉得不惩处军令不行,就把人抓回来杀了。郑成功这下火了,要抓施琅。
施琅当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他早年跟着郑成功的爹郑芝龙,顺治三年还跟着郑氏投过清朝,后来是郑成功许诺重用,他才回来的。给郑成功立了那么多功,现在居然没路走了。
郑成功这时候也后悔了,毕竟施琅是员猛将,立功无数,而且事实证明,之前要听了施琅的,福建沿海那几个据点也不至于丢。要是施琅被清朝收了去,自己可就麻烦了。于是他派了大批人搜捕施琅,一个月没找到,郑成功就把施琅的爹和弟弟给杀了。
施琅当时真是万念俱灰,心里对郑氏那叫一个恨,干脆又投了清朝。结果顺治皇帝就让他去打西南的抗清武装,压根不信任他,两年后就让他解职了,在泉州闲着没事干。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演施琅偷袭康熙水军,这纯属瞎编,当时施琅早投降清朝了,哪能偷自己人啊。
康熙元年,施琅总算开始冒头了,凭着对郑成功的了解,把对方逼出了厦门。这时候他提出来“进攻澎湖,直捣台湾”,但清朝是鳌拜当权,还是不信他。施琅这时候都四十多岁了,报仇的时间不多了,心里更郁闷了。
等康熙亲政后,施琅还是不被信任。不过后来事情有转机了。康熙十九年,台湾的郑经见拉拢不了施琅,就把施琅全家都杀了。施琅发誓要报仇,清朝这时候才有点信任他的意思。可就算这样,朝堂上质疑他的人还是一大堆,派了各种人来管着他的兵权。直到1683年,施琅在海战中大获全胜,把台湾并入清朝版图,这才被封为靖海将军,靖海侯。

施琅为啥一直不被清朝重用?最主要还是他是个降将,而且还是二次投降的。不过清朝向来爱用降将,洪承畴、吴三桂这些人不都是开路先锋?靠着他们,清朝才一百多万人就管了天下,还开疆拓土。
那为啥到施琅这儿,清朝就不给机会呢?尤其是他第二次投降的时候,爹和弟弟已经被杀了,这种情况,清朝不更该信任他吗?怎么得等到全家都被杀了,才让他带兵呢?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首先,施琅投降清朝的时候,情况和清军刚入关那会儿不一样了。清朝刚入关时信任吴三桂他们,那是被逼无奈,这时候清朝翅膀硬了,不需要洪承畴、吴三桂这类人了。而且吴三桂他们老想着割据,清朝更不敢信施琅这种降将了。另一方面,清朝自己还没平定三藩,从军事上看,先打台湾不合适,施琅自然也上不了位。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就算施琅父兄被郑氏杀了,全家也没了,也不代表他一定可靠。古时候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战国时期那个刺客要离,吴王阖闾让他去刺杀庆忌,为了取得庆忌信任,他让吴王打断自己胳膊,还把全家都杀了。庆忌信了,结果最后被要离刺死了。
苦肉计向来没底线,所以施琅就算全家被杀,清朝看他,也不见得不是苦肉计。清廷最后用他,说白了还是得靠他的本事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