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叶杰出的思想家-法国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简介 (19世纪初叶德国诗人( ),在《轻柔的湛蓝》的诗中)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达兰贝尔的学生,1760年生于巴黎一个贵族家庭,1777年参加法国军队,1779年去美洲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到墨西哥向总督提出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运河的计划,1785年到...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达兰贝尔的学生。1760年出生在巴黎一个贵族家庭,不过后来家道中落了。1777年跑去当兵,1779年又跑美洲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还挺折腾的。1783年还去墨西哥找总督提过修运河的点子,想连上太平洋和大西洋。1785年又琢磨着让法国和荷兰组个联合军去抢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地。1787年又跑到西班牙,想开运河把马德里和海洋连起来。1789年回国赶上法国大革命,一开始还挺积极,结果1791年就跑了,跟德国商人列德伦合伙搞地产投机,结果1794年被雅各宾派抓了,关了10个月。1797年和列德伦掰了,开始研究自然科学。1802年开始写东西,宣传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1814年后,慢慢围了一帮学生,形成圣西门主义团体,还出书。当过孔德的秘书,跟孔德合作了7年。1825年5月19日走的。主要著作有《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这些。
人物经历
圣西门全名克劳德·昂利·德·鲁瓦鲁瓦,圣西门伯爵,1760年到1825年在世,法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跟傅立叶、欧文并列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这地位挺高的。1760年生于巴黎贵族家庭,自称是查理大帝的后裔,不过到他这代家业早就衰落下去了,靠朝廷补贴过日子。小时候教育不错,是百科全书派学者达朗贝尔的学生,喜欢研究唯物主义哲学,对神学和封建制度挺反感,13岁就不肯参加宗教仪式,挺有个性的。
1777年跟家里闹翻,跑去军队服役。1779年19岁,跟着法国军队去北美打独立战争,从封建专制法国跑到革命火热的美国,眼界一下子打开了。还负了伤,被英军抓过俘虏。北美战争结束后回法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对他影响特别大。恩格斯说他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这话挺对的。
一开始热情很高,主动靠拢新制度,还公开放弃伯爵头衔和贵族称号,参加群众活动,到处组织沙龙认识学者名流。但同时在毕加底地区还用国家财产搞投机赚了钱。后来雅各宾专政时期,打击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他家族破产了,自己也被关进监狱。这下他对革命的态度就消极了,后来还反对暴力革命。
大革命过后,局势稳定了,1798年起他开始拼命补课,年近四十了,在医科学院和理工学院选了好多课,饥渴地读各种著作,继续跟科学家、名流打交道,想把自己武装起来。
不管大革命中自己多倒霉,他看到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制度只让少数富人和大资产阶级得利。三权分立也没解决社会问题,他觉得法国革命“争取自由的伟大事业只是产生了新的奴役形式”,现有政治体系“专横、腐败、玩弄权术”。社会结构像金字塔,“游手好闲”的人照样荒淫无耻,无产者和劳动者还是受苦。他觉得资本主义是个“黑白颠倒的世界”,要搞个新社会来改善穷苦阶级的命运,决心写部新百科全书,把新社会制度作为毕生使命。1802年发表第一篇重要著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后来还写了《论实业制度》《新基督教》这些。
圣西门吸收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想用牛顿的“万有引力论”建自己的哲学体系,有好的也有糟粕的。作为早期无产阶级的思想家,他提了不少比18世纪资产阶级学者进步的想法。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跟宇宙一样,有规律,连续上升进步的,封建制度之后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之后还会有更高级的制度。他觉得法国大革命不仅是贵族和市民的斗争,还有无产者,说这革命只产生了新封建制度,预言旧制度会被实业制度代替。但他觉得人民群众不是历史创造者,得靠“天才的人”改造社会。
圣西门也看到了阶级斗争,说欧洲15世纪以来就有,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无产者跟封建主的斗争。恩格斯说这1802年能发现,“极为天才”。但他排斥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造,靠宣传提高理性。他把资产阶级也归入劳动者阶级,还看到所有制的重要性,说“社会大厦的基石”,但没搞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觉得社会发展靠理性。
圣西门一生挺坎坷的,没经营头脑,破产了,还老生病,妻子也跑了。1807年甚至去当铺当抄写员,后来靠旧佣人收留,佣人死后又穷困潦倒。但他没屈服,再苦也坚持研究理想社会。
拿破仑“百日政变”时,他一度把希望寄托在拿破仑身上,当图书馆管理员,结果滑铁卢后被解雇,希望破灭。王朝复辟后,他办了《实业》杂志,发表文章说新的实业家阶级形成了,包括所有生产劳动的人,跟不生产的占有者对立,是新社会的组织者。
他写过篇《寓言》的文章,说法国要是失去几十个科学家、银行家,几百个能干的商人、农夫、铁匠——这些“最主要的生产者”,就是巨大灾难,国家会成“没有灵魂的躯体”;但失去所有王室成员、元帅、大主教、法官和一万个游手好闲的产业主,“对国家都不会造成任何政治上的损失”。他叫这新社会“实业制度”,不存在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有能力的学者和企业家是“天然领袖”,领导是管理物和生产过程,不是压迫人。他说“政治学就是关于生产的科学”,恩格斯特别重视这个,说这已经表达了“废除国家的思想”。
在“实业制度”下,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私人生产受国家监督,按计划来。国家实行议会制,发明院、审查院、执行院都由专家负责。欧洲各国要建欧洲总议会,总部在日内瓦。实业者和学者掌握权力,社会目的是用科学、艺术、手工业知识满足人们需要,特别是穷苦阶级的。人人都要劳动,经济按计划,收入跟才能贡献成正比,不承认特权。政治学变成生产的科学,政治为经济包容,对人的统治变成功对物的管理。但他把资产者也当劳动者,幻想统治阶级会帮忙建实业制度,还允许有阶级贫富差别,“用脑劳动”的资本家赚利润,由“用手劳动”的人养活,这挺矛盾的,既有无产阶级倾向,又有资产阶级倾向。
他的新社会理论当时没人理解,还老被嘲笑,生活也不稳定,一度特别失望。1823年3月9日,他开枪自杀,没打死,只打伤一只眼睛。后来靠门徒罗德利格的帮助,晚年才勉强摆脱物质困境。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尖锐,他晚年思想有变化,社会主义倾向更明显,对无产阶级评价也改了。觉得无产阶级力量在增长,大革命时就显出管理才干,不断涌现有能力的人。他不信议会制了,更强调计划经济、科技、才能等级制度,把“为最多数人谋最大福利”放首位。但晚年为了强调“实业制度”靠理性道德,还涂了宗教色彩,叫“新基督教”,说“要从事伟大事业必须有激情”,大家信奉这新宗教,新社会就能实现。
1825年5月,在门徒守候下去世。后来门徒巴扎尔、勒鲁、安凡丹继承发展他的学说,但空想社会主义意义跟历史发展成反比,阶级斗争越发展,这种幻想就越没意义。到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者成了小资产阶级小宗派,圣西门学说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反对资产阶级共和和无产阶级革命,不久就分化瓦解了。他的思想是在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下形成的,反映当时不成熟无产阶级对社会的失望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著作抨击了资本主义基础,启发工人觉悟,是人类文化遗产里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