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朱棣称帝后自己有没有削藩呢 (朱棣是明君还是昏君)
朱棣是因为建文帝削藩,而挑起了靖难之役,登上皇位后朱棣把被削的众藩王恢复了爵位,有的还进一步给了赏赐,优礼诸藩,来换取他们的支持,对于众藩王来讲,朱棣是抗削藩而起的,靖难的成功意味着众藩的胜利,于是有...
朱棣起兵靖难,直接导火索就是建文帝削藩。等他坐上皇位,倒是先把被削的藩王爵位全恢复了,有的还多给了赏赐,想着用这法子换他们支持。对众藩王来说,朱棣是抗削藩才起来的,靖难成功,他们自然觉得是自家胜利,结果不少人飘了。
朱棣当了皇帝后,估计也怕重蹈建文帝的覆辙,立马转头就收拾镇守边关的几个实力派藩王,先把他们的兵权收了,全调到内地去。宁王朱权本来在北方坐镇,手底下有朵颜三卫那帮蒙古骑兵,能打得很,当年还帮朱棣打过仗。朱棣怕他势力太大,干脆把宁王的指挥机关和军队全撤了,就让朵颜三卫自生自灭。后来宁王被改封到南昌,天天只能靠琴棋书画打发日子了。

所以从登基那天起,朱棣就把朱元璋那套分藩格局给改了,北疆那些塞王一个个往内地迁,让他们当“内王”。最让他惦记的,是对他皇位威胁最大的十七弟——宁王朱权。史书上说“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这俩要是联手,朱棣肯定睡不着。结果“永乐元年二月,宁王被改封南昌”,就这么着,原本在北疆以善谋著称的藩王大将,从朱棣登基起就慢慢成了“内王”。差不多同一时间,朱棣还把谷王从宣府挪到长沙,辽王从广宁挪到荆州,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徙地削藩”算是办成了。
不过话说回来,朱棣这削藩路子,可比建文帝那会儿成熟多了,也更有耐心。他虽然给宗室皇亲的官品都提了级,让削藩行动顺顺当当推进了,可这钱花的也实在——朝廷的财政支出,一下子就涨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