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李渊造反的时候为何敢立即称帝-曹操不称帝朱元璋缓称王 (李渊谋反时间)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渊称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升说过一句著名的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成为了朱元璋之后的战略方针,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

admin

李渊称帝这事,跟咱们常说的“缓称王”有点不一样,但细琢磨起来,也有点意思。

大明朝开国那会儿,朱升说过句特别有名的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个字后来就成了朱元璋打天下的主心骨,作用大得很,历史上对这评价也高。

当时跟朱升、朱元璋想到一块儿的,还有刘基刘伯温。

李渊造反的时候为何敢立即称帝-曹操不称帝朱元璋缓称王 (李渊谋反时间)(图1)

刘伯温也说过一句狠话:“天道后举者胜。”

刘伯温这六个字,说白了就是给朱升的“缓称王”做注解。为啥要缓称王?因为“天道后举者胜”——历史规律摆在这儿,第一个跳出来搞事的,往往成不了事,后发制人的反而容易赢。

那为啥第一个吃螃蟹的总失败,晚点动手的反而容易成呢?

就拿咱们历史上头一个搞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来说,他俩是“先举者”,后来的刘邦、项羽就是“后举者”。陈胜他们很快就被灭了,刘邦反倒笑到了最后。用“天道后举者胜”解释,就是秦朝所有枪杆子都对准了先动手的,非得把他们彻底拍死不可。

李渊造反的时候为何敢立即称帝-曹操不称帝朱元璋缓称王 (李渊谋反时间)(图1)

那会儿义军虽然到处都是,但秦朝得找个带头打,才能震慑天下。肯定挑势力最大、名气最响的干。陈胜一死,其他义军头头都懵了——这相当于盟主没了啊,那可不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嘛!

朝廷为啥优先打称王称帝的?道理也差不多。你实力可能不咋地,但一称王称帝,等于公开跟朝廷对着干,皇帝和大臣们觉得受侮辱了,肯定先收拾你。目的还是震慑天下。

三国那会儿曹操,一辈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好多人劝他称帝,曹操却说:“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意思就是,要是真有这个命,我就当周文王得了。为啥?因为周文王的王是儿子周武王追封的。说白了,曹操一辈子不想越雷池代汉自立,这事儿他留给儿子曹丕了。

李渊造反的时候为何敢立即称帝-曹操不称帝朱元璋缓称王 (李渊谋反时间)(图1)

曹操名义上一直是汉臣,要称帝就得丢民心,在大理上站不住脚,别人会拿这做文章。所以曹操压根没想过称王称帝,他靠汉朝这杆大旗,对外说自己是在扶持汉朝。反过来,谁敢称帝,他第一个收拾谁。比如袁术,没多久就被灭了。

袁术就蠢在这儿,那会儿汉朝虽然快成摆设了,但号召力还在,背叛汉朝就是谋逆,没人支持。所以大家都讨厌他。虽然没人把汉献帝当回事,但至少名义上还认,就他敢明着挑衅,不灭他灭谁!

曹操过了十多年才称王,一辈子都没称帝。

朱元璋用“缓称王”,那叫一个绝,甚至有点“贼”。他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想割据一块地盘。为啥这么说?秦末那会儿,陈胜、刘邦、项羽他们起义,先目标一致打秦朝,秦朝倒了才自己争天下。朱元璋那会儿就不一样了,刘福通的红巾军是打元朝,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从起兵开始,就把所有人当敌人——元朝是敌人,其他义军也是敌人。

李渊造反的时候为何敢立即称帝-曹操不称帝朱元璋缓称王 (李渊谋反时间)(图1)

朱元璋把这招用得炉火纯青。他表面上是刘福通红巾军的一份子,背地里又跟元朝偷偷通信说想归顺。这么一来,元朝觉得朱元璋这人好说话(至少表面看着温顺),而刘福通他们不仅立了“大宋”国号,还一个劲儿打元朝,那元朝肯定先收拾刘福通啊,太嚣张了嘛。

朱元璋就在这夹缝里生存,慢慢壮大实力。等南方差不多平定了,才正式打元朝的旗号。当然,陈友谅他们也是为自己打算,元朝为了自己统治,说到底没什么正义邪恶,就是成王败寇。

朱元璋的“缓称王”玩得最溜。其实有点势力的人都会自保,但别人都藏着掖着,表面大义凛然,暗地攒实力,只有朱元璋把朱升的话当成了行动指南。

再说李渊,他起兵没多久就称帝了,这跟咱们说的“缓称王”不太一样。

隋炀帝杨广死还不到两个月,他就让杨侑把皇位让给他了。这是不是太急了点?

但隋末那会儿情况不一样。

李渊造反的时候为何敢立即称帝-曹操不称帝朱元璋缓称王 (李渊谋反时间)(图1)

隋朝早就失尽民心,没啥号召力了。隋炀帝暴政,加上三征高丽瞎折腾,天下实在受不了。所以隋末跟东汉末年不一样。东汉末年,汉献帝还在,大家不敢明着称帝,名义上都认汉朝,官僚和百姓心里还是认汉朝的。

隋朝正相反,大家都恨死隋朝了,谁起义反而更得支持。这就是李渊进长安为啥受欢迎,义军一下子得到百姓和官僚支持,壮大到二十多万人。其实李渊一开始立杨侑当傀儡皇帝,想用隋朝旗号,后来发现隋朝早没人认了,干脆自己称帝,反倒支持的人更多了。

隋朝二世而亡,跟秦朝很像。秦朝也是失尽民心才天下大乱,陈胜起义后,天下几乎都响应了。为啥陈胜进咸阳地区时,没像李渊这样得民心支持?

这跟隋炀帝自己有关,他喜欢出去玩,把行宫搬到南方的江都,军队、人才一大半都带走了,长安实力就弱了。秦朝那会儿,朝廷就在咸阳,虽然之前节节败退,但最后一个忠臣章邯一出来,秦朝这个大王朝还是有点底子的,实力还在。所以陈胜败了。

其实李渊这情况,虽然不算“缓称王”,但也算“后举者胜”的一种吧。之前杨玄感起义,各地义军都铺垫过了,隋朝实力早就削弱不少了。


上一篇: 作为朱元璋的心爱大将之一-胡大海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朱元璋做的对吗) 下一篇:朱元璋称帝后穷亲戚纷纷要官-朱元璋又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过后)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