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何没让沐英改姓朱-朱元璋收养了那么多义子 (沐英为什么不封王)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沐英,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1343年,一场大旱席卷了淮泗之地,农者耕于田,颗粒无所收,辛勤耘四季,遗尸满荒野,哀嚎遍地的土地上,那仅存的一点绿草,...

admin

说到沐英,可能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明朝镇守云南的大将,但他的故事,可比这曲折多了。

公元1343年,淮泗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尸体都堆在荒野。好不容易长点草,又被蝗虫啃光。饿死的、瘟疫死的,到处都是。朱元璋那时候还小,眼睁睁看着爹妈大哥一个个没了,家没了,只好去皇觉寺当和尚敲钟。本来想就这么敲一辈子钟也挺好,结果寺里也没粮了,他只好出去讨饭,后来又加入了红巾军,成了个小兵。

为何没让沐英改姓朱-朱元璋收养了那么多义子 (沐英为什么不封王)(图1) 沐英

郭子兴看他样子挺奇,留当亲兵,打仗还挺厉害,就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还给他取名“元璋”,字“国瑞”。这下朱元璋算是彻底起来了,开始逐鹿天下。

打天下的人分两种:一种是靠宗室的,比如秦始皇、曹操、李世民;另一种是靠兄弟感情的,比如刘邦、刘备、朱元璋。靠感情拉拢人的,顺序一般是义子最忠诚,其次是兄弟,再然后是君臣。所以你看韩信死长乐宫,张良求自保,萧何得自污。

但义子忠诚也有前提——义父得没亲儿子,或者亲儿子比义子差远了。刘备为了保刘禅,就把刘封给弄死了。古人养义子不少,刘备的刘封、郭威的柴荣、李克用的“十三太保”,还有朱元璋的二十多个义子。论数量、质量、忠诚,朱元璋这波义子,绝对能排上号。

朱元璋打下滁州那年,捡到个叫李文辉的14岁孤儿,收当养子,赐姓朱。他早期起义时,收了不少义子,等他们长大了,就派去各地镇守。

为何没让沐英改姓朱-朱元璋收养了那么多义子 (沐英为什么不封王)(图1)

朱元璋的这些义子,大多是孤儿,马皇后当亲生孩子养,教他们读书习武,给足母爱。沐英就是其中一个。

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小时候爹没了,7岁妈又没了,一路讨饭到濠州。这孩子经历太多苦难,沉默寡言。马皇后没孩子,就把他当亲儿子,教他写字、学武、做人。8岁的沐英,慢慢被马皇后的母焐热了。他心里有两个妈:一个生了他,一个教了他怎么做人。

府里事儿多,沐英年纪小但脑子灵,处理起来一点不拖沓。马皇后总夸他,朱元璋也挺器重他。

这些没爹妈的孩子,被马皇后养大,又为朱元璋卖命。朱文刚战死了,朱文逊战死了,金刚奴也战死了……一个个兄弟倒在路上,朱元璋说那条路通向中原,他要逐鹿。

周舍守镇江,何文辉守宁国,马儿守婺州,柴舍、真童守处州,金刚奴守衢州,都是义子。为了朱元璋打天下,这二十多个义子,大半死在战场上,活下来的都成了名将。有“明初六公爵”里的曹国公李文忠,有永镇云南的沐英,有天宁翼元帅何文辉……

为何没让沐英改姓朱-朱元璋收养了那么多义子 (沐英为什么不封王)(图1)

后来有一天,朱元璋说:“你们都长大了,恢复原来的姓吧。”活下来的兄弟们有了新姓。沐英想起马皇后的恩情,含泪说:“朱英本来就是您的儿子,是陛下和母后的大恩,才让我长大成人。”

朱元璋心里一动,但想到太子朱标,还是忍痛说:“可你终究是朕的养子!既然你说沐浴朕的养育之恩,那就叫沐英吧!”

朱元璋这招挺高明:收养二十多个孤儿,让他们为大明卖命,大半死在疆场;又让他们改回原姓,确保朱标的继承权;划清君臣父子界限,免得后患。他狠心让所有义子改姓,不准一个姓“朱”,才没像刘备那样闹到兄弟相残。后来他打击淮西勋贵,义子们没被刻意针对,也算因祸得福。

朱元璋在义子这事上的决策,换来了义子的回报。沐英这一脉,为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为何没让沐英改姓朱-朱元璋收养了那么多义子 (沐英为什么不封王)(图1)

马皇后去世时,沐英在云南哭得吐血。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死了,沐英哭得更厉害,结果一病不起,死在云南,才48岁。朱元璋把他追封为黔宁王,谥号昭靖,还让沐家世世代代镇守云南。沐家之后,守了云南270年。

南明快完的时候,末代沐王府家主沐天波跟着永历帝逃到缅甸。缅甸国王先是客客气气,后来李定国在外头军队越打越少,他就假意请永历帝喝酒,中途派兵杀过来。沐天波抄起刀砍死9个缅兵,但寡不敌众,死了。40多个大臣、300多个随从全遇害,永历帝被吴三桂抓走,南明彻底完了,这就是“咒水之难”。

朱元璋让二十多个义子复姓,不让他们姓“朱”,这招真够高明。从刘封到“十三太保”,再没人像他这么处理养子的事。他豁达,让义子们觉得不是工具,是真被当家人待。所以沐英会为朱标之死哭死,沐家会为大明守边270年,直到沐天波战死。朱元璋退这一步,是人父的气度,是人情味,更是智慧。他尊重了义子的人格,义子们才肯豁出命去报答。

为何没让沐英改姓朱-朱元璋收养了那么多义子 (沐英为什么不封王)(图1)

权力哪有长久的,智慧才是一辈子的。中国历史的厉害就在这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朝以后,再没贵族,或者说人人都是贵族。我们失去了一群有贵族身份的人,却换来了一块能传承智慧的净土。人人都能成君子,人人都能像龙,关键就是智慧。不管是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智慧,这才是我们的根。


上一篇: 后代子孙最后为什么会有一百多万人-朱元璋分封把儿子分到全国各地 (子孙后代顺序) 下一篇:那个曾送地给朱元璋让他安葬双亲的人-朱元璋后来是如何对他的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