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

很多人都不了解嫡庶有别,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几乎是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核心,而这一体系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近乎冷酷的森严等级,所谓的宗法制,用学术的语言来说,就是,以血缘关系...

admin

很多人对嫡庶有别这事儿挺陌生的,今天咱们就随便聊聊这个。

嫡庶有别、长幼有序,这俩词儿基本就是古代宗法制度的灵魂了。这套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那股子冷冰冰的等级感。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图1)

要说宗法制,学术上可能讲得特复杂,说白了就是“靠血缘关系串起来,认同一个祖先,在家族里分出谁尊谁卑、谁大谁小,还把继承顺序、地位、权利义务都定得明明白白的一套规矩”。

说白了,古人既想让家族人丁兴旺,又怕人太多不好管、闹矛盾,所以就搞出了宗法观念——既要靠血缘维系亲情,又得分出个三六九等,这样家里才能和睦;家里和睦了,整个国家社会也就跟着稳当了。

这套体系不光是家里的小规矩,也是古代政治的底层逻辑;它从先秦时就有了,等大一统王朝建立后就越发成熟稳固,不管老百姓家还是皇亲国戚,都得按这套来,不然就乱套了。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图1)

从“嫡庶有别”这四个字,就能看出宗法制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啥叫嫡庶?其实就是对老婆和小老婆,还有她们生的孩子,分得特别清楚。严格说起来,古代中国不是一夫多妻,是“一夫一妻多妾”。真实历史上老婆和小老婆的差别,比电视剧里演的残酷多了。

古代一个男的,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老婆,叫正妻或者嫡妻。名义上吧,夫妻俩地位好像差不多,穿衣服、行礼的规格都一样;但实际上呢,在“夫为妻纲”这观念下,哪有什么平等?就是一个尊一个卑,一个主一个从。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图1)

比如,男的娶了老婆还能光明正大地纳小老婆,理由是给家族传宗接代;老婆死了,男的可以再娶。女的呢?一辈子就得伺候一个男的,得守着贞洁;大部分时候,就算老公死了也不能改嫁,不然法律和道德都会收拾你。

而且,老公对老婆有控制权,能管着她的一举一动,家里的财产全归他管,他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女方的姓氏也得跟着男方,要么改姓夫姓,要么在自己姓前面加上夫姓。

不过历史上也有例外,什么时代都有怕老婆的,比如隋文帝、杨素这些大人物;很多朝代,寡妇是可以再找人家的,大家也不嫌弃娶二婚的,像曹操他们父子就干过这事。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图1)

比起老婆,小老婆(妾)的处境才叫一个惨。老婆和小老婆的差别,那是全方位、无孔不入的:

首先,娶进门的方式就天差地别;

古人娶老婆,咱们都听过“明媒正娶”“门当户对”这俩词,就知道这事儿多严肃。一男一女要成夫妻,讲究可多了,得先看爹妈同不同意,得有媒人说合,还得算生辰八字,有一个环节不对都不行。

就算两家看对眼了,结婚流程也复杂得要命,古代有“三书六礼”——三书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些程序全走完了,才叫明媒正娶,法律上、道德上都挑不出毛病。

而且,男的得准备不少聘礼,女的也得陪嫁丰厚的嫁妆;结婚当天,得披红挂彩、锣鼓喧天,所有亲戚朋友都看着,俩人三拜九叩,拜祖宗,然后把老婆的名字郑重地记进族谱。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图1)

但小老婆(妾)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首先,不讲究门当户对,愿意把女儿给人当小老婆的人家,要么身份低,要么家里穷,甚至有些本来就是奴仆出身。

其次,娶老婆是风风光光的,纳小老婆就得偷偷摸摸,连正门都不能进,用个小轿子从侧门抬进来。当然,没什么媒人,没有三书六礼,没有迎亲队伍,聘礼嫁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顶多叫几个近亲喝顿酒,当个见证。

看过《曾国藩》小说的朋友,可能对曾国藩纳小老婆的情节有印象。彭玉麟找了个穷人家姑娘陈春燕,送给没人照顾、因为牛皮癣睡不着的曾国藩当小老婆。纳小老婆的程序,就是请幕僚们吃了顿便饭;后来陈春燕病死了,没办正式葬礼,棺材连夜拉到尼姑庵念经超度,悄悄埋了,总督衙门一点没受影响,看着真让人心疼。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图1)

再说家里的地位和职责,那也差远了;

老婆确实得听老公的,但除此之外,她就是家里的老大:家里的事儿她说了算,管着小老婆和其他仆人,甚至能罚小老婆;老婆能光明正大地进族谱,不能被降成小老婆;老公不能随便休老婆,除非她犯了“七出”——就是“没儿子、乱搞、不伺候公婆、搬弄是非、偷东西、嫉妒、有重病”这七条。

而且就算老婆犯了七出,只要符合“三不去”之一,也不能休。“三不去”就是:给公婆送过终;老公娶她时穷,后来发达了;老婆娘家没人了。

小老婆能升级成老婆吗?能,但前提是正妻死了或者被休了;有些朝代,小老婆升老婆还得走一堆复杂手续。

小老婆呢,除了伺候老公,还得伺候正妻、干家务、甚至种地,处境比家里仆人好不了多少;小老婆不能进族谱,除非生了儿子,才能在儿子名字旁边备注一下。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图1)

最直观的,还是俩人生的孩子,地位差太多了。

这点最明显。正妻生的孩子叫嫡子女,小老婆生的叫庶出(非婚生的也算庶出),虽然都是亲生的,但待遇和身份的差距,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家里只有一个继承人,首选肯定是嫡长子,然后是嫡长孙、其他嫡子;要是嫡系的都没了,才轮到庶子。

不管哪个朝代,庶子地位都比嫡子低,有些时候庶子还得给嫡子当家臣。咱们熟悉的袁绍和袁术,袁绍是庶子,袁术是嫡子。所以就算袁绍混得再好,也被袁术看不起,哥俩儿势同水火。

同理,嫡女也比庶女地位高得多。庶女被认为身份低,一般人家娶老婆时,根本不考虑这种。

很多王朝都立法,不让庶子乱嫡子,规定立继承人必须先嫡后庶,没嫡子才能轮到庶子。比如李渊那么多儿子,能当皇帝的只有建成、世民、元吉哥仨;李世民的儿子们争太子,绕来绕去就是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就算不管隋炀帝外孙这身份,优秀的李恪理论上也没机会当太子。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图1)

“嫡庶有别”看着冷冰冰的,但它是古代维持社会稳定、增强家族凝聚力的办法,也是中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带着独特的历史印记。不过在某些时候,凭出身定终身、立继承人看年龄不看本事,对家族和社会发展其实不利。很多王朝就因为死守“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眼睁睁看着昏君上台,最后社会慢慢垮了,最典型的就是西晋的司马衷。

但在乱世的时候,“嫡庶有别”经常被打破,还带来了一些好影响。比如战国时的秦国,秦惠文王的正妻是惠文后,咱们熟悉的芈八子只是个小老婆。惠文后生的嫡子秦武王举鼎死了,弟弟们争着当国君,庶出的嬴稷靠着娘家人支持赢了,后来还带着秦国走向了巅峰。

而且秦国因为宗法制不严,用人时少了很多束缚,能随便用外来的厉害人才,不像别的诸侯国非得用宗室公子。这样一来,君主权力更集中,还打造了一支碾压东方的人才队伍,这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重要本事。

他们的地位差距有多大-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地位差不多英语)(图1)


上一篇: 她们为什么不反对-古代女子面对丈夫纳妾的时候 (她们为什么不讨女生欢心) 下一篇:古人们没有冰箱是否可以吃到冷饮呢-在古代 (古代没有冰箱哪来的冰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