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朱元璋诛杀功臣-为什么放过徐达 (朱元璋诛杀功臣)

关于朱元璋诛杀功臣,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以为朱元璋诛杀功臣,完全是为皇太孙朱允炆扫除障碍,换言之,如果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元璋便不会诛杀功臣,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朱元璋诛杀...

admin
说到朱元璋杀功臣,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为朱允炆铺路,觉得要是朱标没早死,估计就不会有那档子事了。其实啊,这想法有点片面。 朱元璋第一次大规模动手,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借着胡惟庸谋反案,一口气杀了上万人,里头不少都是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这时候,朱标还好端端活着呢。 过了十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他又来了一次,连快八十岁的李善长都没放过,太子的老师宋濂差点被砍头,还是马皇后求情才保下条命。这一年,朱标依然在位。 《名山藏》里记载,朱标看不过眼,忍不住劝:“陛下杀人太多,怕伤着和气。”朱元璋没直接回,反倒扔了根带刺的棘杖在地上,让朱标捡。朱标面露难色,朱元璋就说:“你嫌刺不敢拿,我把刺都去了,不就给你了?我杀的都是该杀的,杀干净了,你当家不好吗?”这么看,给朱标清障碍确实是他的目的之一。 这两次杀功臣,都绕不开胡惟庸案。等李善长——跟胡惟庸关系最铁的老大佬——也被杀了,胡惟庸案才算彻底收场。朱元璋借这案杀了不少人,除了给朱标铺路,估计也有清除自己身边威胁的意思。按理说,胡惟庸案完了,他该消停了。 可偏偏,意外来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了!朱元璋当时哭得那叫一个伤心,接着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皇太孙,打算把皇位传给他。 第二年,他又开始新一轮大狱。 这次,才是真真切切为朱允炆清障碍了。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立刻下令抓人,三天后就给砍了。接着顺藤摸瓜,蓝玉案牵连了两万五千多人,列了个《逆臣录》的名册。案子过后,明朝开国那批能打的功臣差不多都没了,可朱元璋还不放心。洪武二十七年,他又赐死了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这些人。这几位冤得不行,一点错都没有,比如傅友德,就因为儿子没按规定佩剑囊,朱元璋就借题发挥,逼得他自刎。 到这时候,开国功臣几乎被杀光了,剩下的都是些像耿炳文这样年纪大、没本事、也不爱惹事的老实人。 不过你要是翻翻史书会发现,也不是所有功臣都没好下场,比如战功第一的徐达,就善终了。 那朱元璋为啥偏偏不杀徐达呢? 有人说,徐达也是被朱元璋弄死的,只是没明着来,用了阴招。《龙兴慈记》里写,徐达生了背疽,朱元璋赐他蒸鹅,说背疽最忌鹅,徐达流着眼泪吃了,没多久就死了。 但这说法吧,不太靠谱。 首先,从医学上讲,背疽病人吃烧鹅根本不会要命,纯属瞎扯。其次,朱元璋杀功臣,向来都是找理由、摆明面,从来不用下毒这种偷偷摸摸的手段,不符合他性格。 《明史》里明确写了,徐达是病逝的。他死后,朱元璋还亲自去葬礼,悲痛得不行,追封他为中山王,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要是真猜忌他,至于这样吗?我觉得《明史》可信,清朝人修《明史》的时候,也没替朱元璋遮掩其他事,没必要单独在徐达这撒谎。 那朱元璋为啥不杀徐达?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一是徐达太低调,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很多人以为徐达肯定是大将军派头,威风凛凛,其实不是。史书里说他“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在朱元璋跟前,恭敬得话都说不利索。《智囊全集》里还讲过一件事,朱元璋请徐达喝酒,灌到半夜,让他睡在旧时吴王府的宫殿里。徐达酒醒后,发现睡在旧内,立刻起来朝北跪拜,磕了三个头才走。朱元璋听说后,心里特高兴。 二是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还成了亲家。俩人从小一块长大,后来一起打天下,朱元璋对他知根知底,感情深着呢。朱元璋主动跟徐达联姻,徐达四个女儿,除了老三出家,其他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老大徐妙云还嫁给了朱棣。既是发小又是亲家,朱元璋能不信任他?徐达这边,女儿嫁了皇家,对大明自然更拥护,双方都放心。 三是徐达死得早。胡惟庸案爆发才五年,徐达就病死了。那时候朱元璋杀功臣还算克制,主要针对胡党的人,好多被杀的也确实有点小毛病,罪不至死。后来朱标没了,他才杀红眼,开始无差别砍人,比如傅友德。要是徐达活到朱标死后,朱元璋会不会也对他动手?真不好说。毕竟朱允炆当上皇太孙后,那些皇子心里不服,燕王朱棣更是盯着皇位,而徐达是朱棣的岳父,朱元璋会不会担心自己死后徐达帮朱棣抢位?这谁也说不准。

关于朱元璋诛杀功臣,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以为朱元璋诛杀功臣,完全是为皇太孙朱允炆扫除障碍。换言之,如果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元璋便不会诛杀功臣。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朱元璋诛杀功臣,正是为太子朱标扫除障碍。

朱元璋首次大规模诛杀功臣,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利用胡惟庸谋反案大做文章,诛杀包括功臣在内万余人。

当时朱标还健在。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再次大规模诛杀功臣,连年近耄耋的开国功臣李善长也被诛杀,甚至作为太子老师的文臣宋濂,也差点被朱元璋处死,幸亏马皇后替他求情。

这一年,朱标仍在健在。

据《名山藏》记载,朱标对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甚为不满,有一次,他忍不住劝谏朱元璋:“陛下杀人太多,恐伤和气。”

没想到朱元璋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下,叫朱标拿起,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乘机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杀的都是坏人,杀光了他们,你再当家,不好吗?”

可见,朱元璋诛杀功臣,确实有为朱标扫清障碍的目的。

这两次大规模诛杀功臣,都与胡惟庸案有关。随着李善长——与胡惟庸交情匪浅的最后一位大佬被诛杀,胡惟庸案终于落下帷幕。

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上大做文章,很可能也不不仅是为朱标扫除障碍,也不排除是清除威胁自己地位的功臣势力。随着胡惟庸案的结束,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不出意外,朱元璋可能会从此收起屠刀。

朱元璋诛杀功臣-为什么放过徐达 (朱元璋诛杀功臣)(图1)

可意外偏偏不幸发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悲恸欲绝,随后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打算将皇位传给他。

次年,朱元璋再兴大狱!

这一次诛杀功臣,便是为皇太孙朱允炆扫除障碍。

所以,朱元璋诛杀功臣扩大化,才是为朱允炆扫除障碍。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处死。其后,朱元璋对蓝玉案穷究猛治,大肆株连,受此案株连被杀的高官,仅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两万五千人。

此案过后,明朝功臣悍将已基本被诛杀,但朱元璋仍然不安。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又将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人赐死。这几人被赐死,非常冤枉,他们根本毫无过错,比如傅友德,仅因为他的儿子没有按规定佩带剑囊,朱元璋便大做文章,逼傅友德自刎。

至此,朱元璋开国功臣已被诛杀殆尽,只剩下极少数如耿炳文这类老朽、老实,威望相对较弱,能力相对平庸的功臣。

然而,如果仔细阅读史书,不难发现,明朝那些威名赫赫的开国功臣,也不是全都不得善终,比如战功最大的徐达,便得以善终。

那么,朱元璋为何偏偏不杀战功最大的徐达呢?

有一种说法,徐达也是被朱元璋诛杀而死。只不过,朱元璋没有公然将其处死,而是采取了一种阴险的手段。

朱元璋诛杀功臣-为什么放过徐达 (朱元璋诛杀功臣)(图1)

据《龙兴慈记》记载:

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

但这种野史记载并不可信。

首先,从医学上说,并没有背疽不能吃烧鹅之说,患背疽的病人吃烧鹅根本不会死。

其次,利用烧鹅杀徐达,也不符合朱元璋的办事风格。朱元璋诛杀功臣,往往都是罗织罪名,理直气壮地杀,绝不会采取暗中毒杀的手段。

据《明史》记载,徐达是病逝。徐达死后,朱元璋还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这也可见朱元璋并没有猜忌徐达。

我认为,这段记载是非常可信的,《明史》是清人编撰,如果徐达是被朱元璋诛杀,清人犯不着替朱元璋曲笔。而且,清人编造《明史》时,也没有掩盖朱元璋诛杀其他功臣,又怎么偏偏在徐达的结局上掩饰?

至于朱元璋为何不杀徐达,我认为有如下三个重要原因:

一、徐达行事作风低调,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很多人认为,徐达是个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又功高盖世,其行事作风一定非常豪爽大气,时刻显示出大将军的霸气。其实不然,历史上的徐达是个非常低调的人,处处顾及朱元璋的情绪,甚至在朱元璋面前恭敬得好像不会说话似的。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明史 徐达传》)

据《智囊全集》记载,朱元璋有一次召徐达饮酒,饮至夜晚还不停灌徐达酒。徐达大醉,朱元璋命内侍送徐达到旧内休息。旧内只是朱元璋做吴王时所住的宫殿,然而,当徐达酒醒得知自己睡在旧内时,立即起身,跪在台阶上朝北拜,三叩首后才离去。朱元璋闻知,非常高兴。

二、徐达与朱元璋是发小,又做了朱元璋的亲家。

朱元璋对徐达有很深受的感情,两人从小一块长大,又一块“创业”,朱元璋对徐达可谓知根知底,异常亲爱。所以,朱元璋主动与徐达联姻。徐达一共有四个女儿,除了三女徐妙锦出家外,其他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尤其是长女徐妙云,嫁给了朱元璋除朱标外最器重的儿子朱棣。

两人不仅是发小,还是亲家,朱元璋对徐达自然更加器重、信任。同样,由于女儿嫁给了皇家,徐达对大明朝也更加拥护。基于这一点,朱元璋绝对不会轻易动徐达。

三、徐达去世得比较早,胡惟庸案爆发五年后,便因病去世。

朱元璋诛杀功臣之初,表现得还相对比较克制,主要诛杀的是胡惟庸党羽。而且,许多被诛杀的功臣,也并非毫无过错,只不过罪不至死罢了。到后来,尤其是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才开始无差别诛杀功臣。比如前面所说的颍国公傅友德,便是无罪而被朱元璋逼死。

如果徐达活到朱标去世后,是否还能善终呢?是否会落得傅友德的下场,无罪而被朱元璋逼死?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朱元璋不是不知,诸皇子对太孙口服心不服,恐怕也知道燕王朱棣觊觎皇位。而徐达是朱棣的岳父,朱元璋会不会怀疑,自己死后徐达助朱棣夺位?又会不会为保住朱允炆的位置,对徐达采取措施?


上一篇: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论功行赏-刘伯温的爵位为什么低 (朱元璋建立明朝是哪一年) 下一篇:这事情和朱元璋有关吗-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咬一口烧饼 (这事情和朱元璋有关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