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朱元璋器重的明朝大臣茹太素-是什么结局? (深受朱元璋器械的是谁)
说到茹太素,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有人曾经对朱元璋说过这样一件事,说是文人肚子里的花花肠子特别多,还拿文人给张士诚起的名字举例子,,孟子,中说,士,诚小人也,,意思是说文人嫌张士诚出生低微,打心里看不起他...
提到茹太素,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这谁啊?”
之前有人跟朱元璋说过这么个事:说文人肚子里花花肠子多,还拿张士诚举例,《孟子》里“士,诚小人也”,意思是文人嫌张士诚出身低微,看不起他,就算当了大官,还在拐弯抹角骂人!
朱元璋出身谁都知道,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比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还差点意思,基本没念过几天书。所以当上皇帝后,动不动就拿文人开刀,看奏折时特别盯文官的言外之意,稍微有点不敬,脑袋就得搬家!
茹太素是洪武三年的进士,洪武八年就当上了刑部侍郎,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司法部长。但他有个毛病,给朱元璋写的奏折,那叫一个引经据典,明明三两句话能说清的事,动不动就写七八千字,搞得“文盲”朱元璋苦不堪言,恨不得当场掐死他!
洪武八年十二月,茹太素又给朱元璋上了一道奏折。朱元璋实在懒得看,就让中书郎王敏念。结果念到一万六千五百字了,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朱元璋当时就炸了,气呼呼地说:“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烦死了!”让人把茹太素揍了一顿!
第二天朱元璋气消了,又让王敏接着念。结果发现,茹太素要说的东西,全在文末短短500字里,一共五条建议。朱元璋一看,觉得有道理,当场就采纳了四条!
这事儿之后,朱元璋就下了个规定,要求行政文书不能写那么多废话:“让说话的人直说得失,别整那些繁文缛节”。他自己也带头这么写,写的东西简单到,连乡下没念过书的老太太都能听懂!
茹太素虽然因为奏折的事儿挨了揍,但《明史》对他的评价还挺高,说他“做事公平”,“性格耿直不屈”。不然也不会短短五年就当到这么大的官。可惜啊,这么个人才,却让朱元璋猜忌上了。洪武十八年,朱元璋给茹太素赐酒,说:“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没多久他就被牵连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