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元帅袁可立是什么结局-被清朝封杀近三百年 (明朝袁可立)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元帅袁可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从努尔哈赤公然反叛明朝,到康熙帝收复台湾,在近70年的时间里,曾涌现过一大批让清朝,后金,头疼的明朝将领,其中最让他们痛恨的,非袁可...
话说从努尔哈赤反叛明朝,到康熙收台湾,这近70年里,明朝出了不少让清朝(后金)头疼的将领,但要说最让他们恨得牙痒的,绝对是袁可立。为了让他彻底“消失”,清朝在近300年里愣是没少费劲封杀他的事。那袁可立到底是谁?凭啥让清朝这么忌恨?
袁可立是河南睢州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在神宗朝当过苏州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这哥们儿最大的特点就是刚正不阿,不巴结权贵,还敢替老百姓说话,结果因为直言进谏惹恼了明神宗,被罢官回了老家,一待就是26年。直到明光宗即位,才又被重新起用,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登莱,负责整顿防务,顺便筹划怎么打后金、收辽东。
袁可立刚到任就带兵7000多人,跟山东巡抚赵彦一起,把祸害山东多年的乱军给剿了,还招降了4.7万精锐叛军。收拾完乱军,他学戚继光那套“水军先练陆战”的法子,在登莱拉起了一支四千多艘战舰、五万多人的水师陆战队伍。这队伍不仅装备好,战斗力还贼强,后来成了努尔哈赤的噩梦。
袁可立知道联合作战重要,就跟辽东防务的孙承宗、天津的李邦华和毕自严、平辽总兵毛文龙、登莱总兵沈有容这些人,齐心协力地谋划怎么打后金、收辽东。同时他还沿着海岸修炮台,近海岛屿设据点,一步步往辽东半岛推进。
就这么折腾了近三年,原来乱糟糟的登莱地区大变样:海上战舰密密麻麻,经济也搞得红红火火,当时记载说“屯田农幕,处处相望,商船战舰之抛泊近岸者不知其数”,商业繁荣了,钱就多了,军备和收辽东的事儿也就更有底气了。
军备差不多了,袁可立正式对后金动手,跟驻守皮岛的毛文龙一起,天启三年(1623年)七月,直接收回了辽东的金州卫这个要塞。接着又派勇将张盘扩大战果,复州、盖州两卫,还有旅顺、红嘴、望海、永宁这些地方都拿下来了,搞得后金“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
努尔哈赤急眼了,好几次派八旗精兵来反扑,每次都被袁可立打得落花流水。尤其是当年十月的旅顺保卫战,大将张盘在沈有容的配合下,在城外设伏夜袭,把后金打得“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次年正月,后金大军再来,照样惨败。
史料里说,袁可立当登莱巡抚不到三年,跟后金打了七仗,全赢了,努尔哈赤估计都快被他愁出病了。当然,袁可立不光会打仗,还干了件大事——招降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后金名将刘爱塔,这哥们儿后来弃金投明,还死在了明朝战场上(详情看《明熹宗实录》)。
袁可立这么一折腾,明朝在辽东的形势明显好转,可这时候东林党和阉党两边都怼他,硬是把他给罢官了,是天启四年(1624年)五月。他一走,辽东形势急转直下,收复的地又丢了,连他建的登莱防线,也因为“登莱兵变”崩了。崇祯六年(1633年)十月,袁可立在睢州去世,享年72岁,估计是心力交瘁。
就因为袁可立老揍后金(清),还策反了刘爱塔,清朝恨他恨到骨子里,入关后拼命删他的传记、毁他的著作,修《明史》都不给他立传。这恨有多深?到了光绪十七年(1891年),董其昌写的“袁尚书大石坊”,还被睢州知州王枚以“年久失修”为借口给拆了。
但袁可立的功绩哪是那么容易抹杀的?清朝一完蛋,他的史料又冒出来了,大家这才看清他到底干了啥。从清朝入关到灭亡,近300年时间里,他们这么拼命封杀一个人,除了岳飞,就数袁可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