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宋朝重文能重到什么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么程度 (宋代重文的影响)

重文抑武、国家贫弱,一谈论起宋朝,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这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确实,自从唐朝时期的蕃镇割据引起的国家灭亡,再经过五代十国时的分裂与战乱之后,宋王...

admin

重文抑武、国家贫弱,一谈论起宋朝,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这样。确实,唐朝因为藩镇割据搞垮了国家,接着五代十国又是一通乱糟糟的战乱,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自己呢,也是靠军士拥戴当上的皇帝。前车之鉴加上自己的经历,让他和后来的皇帝都提着心,生怕军队这把双刃剑出乱子。到了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干脆直接把“重文教,轻武事”定成了基本国策(《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写着呢)。

就这么着,宋朝王室嘴上喊着“收复北方失地”的祖训,可武力实在是不太行,整个宋朝下来,都没打出秦、汉、隋、唐那种赫赫战功。

宋朝重文能重到什么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么程度 (宋代重文的影响)(图1)

燕云十六州那些地方一直没拿回来,北边先有辽国捣乱,后来又冒出个金国,动不动就打边境;西边呢,西夏也老冒头,屡次侵犯边疆。宋朝对这些国家基本就是守势,甚至搞什么“结为兄弟之国”、送“岁币”花钱买平安。最后干脆被北方草原上起来的蒙元给端了政权。

那问题来了,宋朝的“重文抑武”,重文能有多重?抑武又能有多抑呢?

先说抑武。一是杯酒释兵权。这事儿太有名了,赵匡胤当皇帝第二年就把高级将领的兵权给夺了,就不多说了。

二是立下祖训:军人不能掌权。他把各地节度使叫到京城,赐了宅子让他们住那儿,不让他们回地方了。反倒派文人去各地当“知州军事”,管民政也管军事。节度使慢慢就成虚衔了,武臣最高等级,但没实权。

三是把精锐士兵集中在中央,老弱留地方。全军里挑身高、力气、速度好的,当“兵样”发到各地,照着这个标准选最精锐的,送到中央,叫“禁兵”,就是皇帝的卫队。剩下的老弱残兵当“厢兵”,在地方,平时也不操练,就干点杂活儿。

这么一来,朝廷收了高级将领的兵权,把节度使弄回京城不让他们管事,精锐部队都归中央,宋朝统治者算是站稳了脚跟,也解决了藩镇割据的老毛病。可以说,宋朝这帮人在推动“中央集权”上,倒是搞出了不少新花样。

宋朝重文能重到什么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么程度 (宋代重文的影响)(图1)

可这么搞,军事主官不管兵,管兵的又不懂军事,最后国家武力越来越弱,长期在北边、西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苦苦挣扎。

再说说重文。跟武力被比下去比起来,宋朝对文人、文官那可真是优待多了,比其他朝代大方多了。

一是优待士大夫,让文人永远压着武人一头。其实这点跟上面说的军人不能掌权是一回事。赵匡胤对文官宽容、容忍,甚至放纵到什么程度?他和宰相赵普的对话里就露了底:“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意思就是,他用文官去治理地方,这些人就算都贪赃枉法,造成的祸害也比不上武将的十分之一。

后来他还把“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当祖训供在太庙,让后代子孙都得守着。连宋徽宗被金国俘虏了,还派人跟赵构说,一定要守这个祖训。

二是给予科举无上荣光。比起唐朝的考生,宋朝的也太幸福了。一考中进士就能进官员体系,直接当官。唐朝呢?就算考中进士,也只是登记一下,相当于今天拿了任职资格,但不一定能当官,还得去吏部再考(科举是礼部管的)。就算过了吏部考试,也就在京城当个小官,过不了的就到地方做最基层的差事。在这些岗位上干出突出成绩了,才能转正。还不止这些,宋朝科举名额比唐朝多多了,后来到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干脆定了规矩:只要能参加殿试的进士,一个都不落榜。


上一篇: 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哪些历史名人-宋仁宗是宋朝一代明君 (他在位五十四年) 下一篇:他会成功吗-宋江不接受招安选择起义推翻宋朝的话 (他会成功吗?的英文)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