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和阉党-到底谁是明亡的罪魁祸首 (东林党和阉党之争什么时候结束?)
大家好,说起东林党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末派系斗争频繁,而且党派尤多,以东林党和阉党权势最大,剩下的有浙党、楚党、齐党、秦党等等,顾宪成,万历八年进士,后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主管中下级官员任免...
说起东林党,估计大伙儿都听过吧。明末那会儿朝堂上派系多如牛毛,打得不可开交,其中最扎眼的就得数东林党和阉党,剩下的浙党、楚党、齐党、秦党什么的,也能凑几桌麻将。顾宪成,万历八年的进士,后来在吏部当文选司郎中,管着中下级官员的任免,那可是实打实的肥缺,手一抖就能决定谁升谁降。结果万历“争国本”的时候,他不小心被卷进去,直接革职回家,成了平头百姓。但这哥们儿心里还惦记着报国呢。
为了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顾宪成把个叫“东林书院”的地方给修好了,然后呼朋引友来讲学,顺便也聊聊朝里的大事小情,发表点看法。来的人越来越多,东林书院就成了士大夫们的据点,慢慢就成了朝廷里的一大党派。东林党的头面人物,有杨涟、李三才、左光斗、赵南星这些,都是响当当的角色。
明末那三大疑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哪件都跟党争脱不了干系。到了天启初年,东林党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叶向高是内阁首辅,赵南星当都察院左都御史,六部里到处都是东林党的人。东林党以读书人为主,能进去的差不多都是进士出身,文化水平普遍在线,想加入他们门槛可不低。
一开始,东林党喊着要勤政报国、铲除奸臣,反对宦官专权,可权力一大,这些读书人也开始飘了,开始捞钱、贪污、受贿,拉帮结派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是后话了。在东林党最横的时候,他们的对手阉党冒出来了。魏忠贤是阉党的头头,掌管着司礼监,还兼着东厂提督太监,手里的权力大得很。
魏忠贤知道东林党不好惹,而且东林党那帮自诩清高的读书人,压根看不起他这个宦官,哪怕他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了。但魏忠贤拉帮结派的本事一流,手下什么“五虎”“十狗”“五十孙”的,数都数不过来,认的干儿子成百上千。魏忠贤自己大字不识几个,为了拉拢读书人,也舍得砸钱,谁投奔他魏公公,就给钱给官,好处大大的有。
为了保住阉党的地位,魏公公对东林党软硬兼施,能拉拢的就拉拢,拉不拢的就让手下人弹劾陷害。反正东厂在他手里,想整谁就整谁,伪证什么的还不是手到擒来。这么一来,阉党慢慢成了朝里最大的派系,东林党被整得奄奄一息,只剩下几个硬骨头还在撑着。内阁、都察院、六部里都有阉党的人,魏忠贤被称作“九千岁”,那真是说一不二。
站得高摔得惨,魏忠贤就是典型。他权力太大,爪牙虽然遍布全国,但得罪的人更多。天启帝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了,崇祯继位,魏忠贤的好日子到头了。崇祯一上台,立马就把魏忠贤给办了,阉党跟着树倒猢狲散。没了阉党压制,东林党又死灰复燃了。天启年间东林党还跟魏忠贤斗过,虽然输了,好歹也算坚持了原则。
阉党干过的缺德事多了,人人唾弃,该罚。不过魏忠贤贪归贪,但他的贪污 somehow 间接给国库增加了收入,辽东局势也算稳住了,后金没讨到多少便宜。阉党倒台后,东林党重新掌权,这就跟动物世界似的,一种动物没了天敌,肯定要泛滥成灾,最后可能把整个生态系统都搞乱。东林党独霸朝政,崇祯能力又不行,一直被东林党牵着鼻子走。东林党跟富绅地主穿一条裤子,成了那些有钱有势的人的代言人,他们取消了好多商业税,把税负全压在了老百姓身上。再加上天启、崇祯那会儿天灾不断,旱灾、瘟疫一波接一波,直接各地农民起义四起。东林党,说白了就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第一祸首。国库没钱,内部农民起义不断,满清又在旁边虎视眈眈,大明这回是真回天乏术了。


